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华讯投资:股票投资的心理策略与方法

发稿时间:2017-04-18 17:51:04 来源:华讯财经

贪婪、恐惧、纠结,许多股民的投资经历就像在这几种状态之间坐过山车。股市充斥着各种各样迷惑众生的噪音,有人迷信机构,有人追逐消息,有人则干脆把股票当作博彩赌运气。股市本是给公众投资优质公司的便捷渠道,应该带来财富增值的快乐,结果却变成了让人又爱又恨的魔戒。无数的经验表明,股票投资并不取决于复杂的计算,不需要超人的智商,正如基金公司的“雄厚实力”并不能保证其比普通散户取得更好的收益。投资比的是智慧和心胸,只要克服了投资中的心理误区,制定有效的投资策略并坚持正确的投资方法,战胜市场并不困难。
时常接到朋友的电话“最近大盘涨了,是不是该入市了”,声音听上去很渴望得到鼓励。股票永远是热点话题,股民们就这样不断地经历着贪婪、恐惧或纠结。最近,市场又开始纠结了。
浮躁的股市充斥着自欺欺人的炒家和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嘈杂的噪音蒙蔽了股票投资的本质,扭曲着投资者的心智。有些人迷信专业机构,像无头苍蝇一样探消息、跟庄家。有些人则把炒股当作赌博,猜大市、炒垃圾股。老股民一边痛骂股票难以琢磨,一边在股市中流连忘返,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成也股票,败也股票,股市令人又爱又恨。
华讯投资认为:心态、策略、方法是股票投资的几道关。
心态决定策略,策略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成败。心态是股票投资最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

以股东的眼光看股票

  有一句笑话“炒股变成股东”,言下之意股票就是用来炒的,这就是很多人的看法。其实,股票的本质本来是给公众一个投资好企业的机会。

再加上公开市场有很好的流动性,工薪阶层通过购买股票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是一条便捷的致富之路。

避免心理错觉

  行为金融学的指导作用胜于很多经典理论,但直到2002年心理学家卡尼曼(Kahneman)被授予诺贝尔奖,这一学科才引起学界的重视。对投资而言,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极其重要,因为心理效应极大地影响着投资者的策略和方法,并最终决定投资成败。

  前人总结了很多心理效应,因为这些心理效应让人迷失,采取错误的行动。我更喜欢将其称为“心理错觉”。

参考点效应(Reference Point Effect):卡尼曼和特沃斯基(Tversky)提出的前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心理效应,是指人在做决策时往往依据相对值而非绝对值。例如,给受访者两个选择:A。其他同事年薪6万元而你为7万元;B。其他同事年薪9万元而你为8万元,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很多人会不断地对比买入价或者对比他人的收益,决定自己的行动。

  易财效应(House Money Effect):指不是通过本职工作和辛苦劳动获得的收益,例如彩票中奖或赌场赢钱,这种“白赚的”钱花起来更大手大脚。有的人对股票的态度与此类似,赚钱后往往将本金收回,拿“赚的钱”继续投资,即便全亏也无所谓,但本钱不能亏。

  蛇咬效应(Snake Bite Effect):通俗地说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用金融术语来说这是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一旦亏损后会对投资产生恐惧,更趋谨慎。

  赌徒效应(Try to Breakeven Effect):这类投资者是风险偏好型的,喜欢冒险。他们一旦亏损,往往会加大投入,期望能侥幸翻本。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著名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指出,当拥有某样东西后,有些人会赋予该物更高的估价。例如买了一只股票后会更觉得这只股票好,“孩子是自己的好”。也有人恰好相反,买什么都觉得买错了,决策之后就立即后悔,在他们看来“老婆是别人的好”。

马太效应(Mathew Effect):源自《圣经》“马太福音”里的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股市里的典型表现是追涨杀跌。

责任编辑:夏晨风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