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季文子贵德荣驳斥“读书无用论”【季文子贵德荣】

发稿时间:2016-06-02 17:34:21 来源:财经界

  如今“读书无用论”卷土重来,再次引起社会各界争论声和讨论声的高潮。自古就有名篇《劝学文》中有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一直被用来鼓励读书,但是过于强调功利性,注重物质方面的回报。“读书无用论”也多是在“黄金屋”和“颜如玉”撞得头破血流之后得出的言论。其实读书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提高和完善自身素养。

  有一篇古文就涉及到了“物质欲”与“德”的故事,看看古人是怎样衡量“物质”与“德”的关系。

  原文:《国语·鲁语上》: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麤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麤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

  注释:

  荣:荣耀

  贵:认为…是珍贵的

  相:担任…的国相

  帛:丝绸

  粟:粮食

  爱:怜惜,吝啬

  华:使...增添光彩

  美:使...穿的好、吃得好

  愿:希望

  是以:因此

  自是:从此

  七升之布:指粗布

  饩(xì):饲料

  稂莠:杂草

  过:犯错

  此文出自《国语》。《国语》是关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近代学者研究证实,春秋时有盲史官,专门记诵、讲述古今历史。左丘明就是稍早于孔子的著名盲史官,他讲的历史得到过孔子的赞赏。盲史官讲述的史事被后人集录成书,叫做《语》,再按照国别区分,就是《周语》、《鲁语》等,总称《国语》。西晋时曾在魏襄王墓中发现了大量写在竹简上的古书,其中就有《国语》三篇,谈到了楚和晋的历史,这说明战国时此书就开始流传了。现版本的《国语》大概是这些残存记录的总汇。因为是口耳相传的零星记录,内容主要是口语,国别和年代的区分、排列没有严格标准。

  译文:

  季文子任鲁宣公、成公的国相,但家中没有穿丝绸衣服的婢女,厩中没有喂粮食的马。仲孙它规劝季文子说:“你是鲁国的上卿,做过两世君王的国相,你的婢女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恐怕人家可能会以为你吝啬,而且也不给国家带来光彩!”文子说:“我也希望婢女穿得好,马吃得好。然而,我看到老百姓,他们的父兄吃粗食穿差衣的还很多,我因此不敢那样做。别人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而我却使婢女穿的好马吃得好,恐怕这就不是国相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可用德行荣誉给国家增添光彩的,没有听说能用婢女和马来给国家增添光彩的。”季文子把这件事告诉孟献子,献子将儿子关了七天。从此以后,子服它的婢女穿的都是粗劣的布衣,喂马的饲料都不过是杂草。季文子知道这件事后,说:“犯了错误能及时改正的人,就是人上人了。”于是让子服做了上大夫。

  从这篇古文的中可以捕捉到两个信息,一方面是提倡节俭,以“德”治国;另一方面是知错就该是人上人。文章阐释了什么是要摒弃的,什么应该是提倡和传承的,所以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黄金屋”和“颜如玉”,那些沉淀出的精髓的东西更加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提升整个民族素养的目的,这样才能高质量的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夏晨风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