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科大讯飞:79亿营收背后的AI产业逻辑(2)

发稿时间:2019-04-23 16:13:16 来源:未知

  这些数据增长背后更深层次的产业逻辑是什么?

  / 02 /

  政法收入破10亿,B端业务飞轮效应开始显现

  先来说B端的收入增长,我们以政法业务为例。

  之所以用政法业务做例子。一方面,因为政法业务在科大讯飞在业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高,2018年收入更是超过10亿。另一方面,政法业务是科大讯飞2016年才开始做的,代表了其变化的表现,成长逻辑也能清晰反映到其他行业。

  先简单介绍一下政法业务。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科大讯飞技术主要应用在法院庭审、公安审讯和检察院的刑事案件智能辅助系统等方面。

  以智慧庭审系统为例,公司通过声学处理、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技术,可实现庭审语音的实时转录,生成庭审记录,将庭审时长缩短28%,文本效率提升10%,合议效率提升25%。极大提升了智能语音助力司法庭审,大幅提高办案效率。

  对AI公司来说,像这样的AI行业解决方案的门槛在于两点。一是,庭审、审讯等复杂场景存在大量噪声、打断、多个声源等,因此对语音技术要求较高。二是,这些场景下,存在大量的专业词汇,前期需要一定的数据积累,以此优化模型准确率。

  考虑到政法行业数据获取难度很大,一旦产品在某一领域打造出成功案例后,后续会收到越来越多的项目订单。同时,这些项目订单会带来更多的数据,从而加深科大讯飞对场景的理解,提升产品的效率,反过来再推动项目订单的增长,形成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是AI的B端服务市场的典型特征。早年间,科大讯飞布局了医疗、教育、汽车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先发优势,可能会在之后逐渐显现。

  / 03 /

  补足硬件短板,To C收入占比30%

  科大讯飞C端业务快速增长,尤其是翻译机的增长,使其原有C端产品能力得到补足。

  说起科大讯飞的To C业务,必须要提两个产品——讯飞翻译机和讯飞听见,前者代表硬件消费品,后者代表面向个人用户的线上服务。

  先来说说翻译机。2018年,科大讯飞智能硬件收入从3亿增长到8.13亿,增幅高达171.93%。如此巨大的增长,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其翻译机的销售。

  科大讯飞2018年三季度投资者交流会上,科大讯飞董秘江涛透露,截至三季度,翻译机营收增长接近200%,并且在翻译智能硬件市场上保持了份额*。

  事实上,这并不是科大讯飞*次做个人电子消费品,早前还做过智能音箱,不过结果不尽如人意。

  去年,董秘江涛在反思当年智能音箱业务失利的原因时,这样说道:“智能音箱确实科大讯飞起步比较早,是全球*批推出的智能音箱产品,但是在业务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采用合资公司的模式,双方在资源匹配,如何形成合力方面,存在很多需要复盘的地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错失了机会。我们刚开始做智能硬件链条比较谨慎,尤其涉及到物料等等渠道各个环节。”

  如果说智能音箱的失利,是因为当时的科大讯飞不具备打造个人消费品硬件的能力。那么翻译机的成功,恰恰说明了科大讯飞的进步。

  通过打磨翻译机这个产品,公司逐步补齐了智能硬件相关能力链条上的短板,包括设计、产品、运营、营销、渠道、供应链管理等。

  以渠道为例,过去的智能音箱几乎全部在网上销售,反观讯飞翻译机则大为不同。截至目前,讯飞翻译机2.0已经进驻线下超过1800家门店,覆盖国内主流的机场体系、国美、苏宁、宏图三胞、数码潮流门店以及通讯和IT渠道门店等。

  换句话说,科大讯飞原有较弱的C端产品能力得到进一步补足。长期来看,这样的进化将进一步加强其To C硬件业务的确定性。

  反过来说,任何一家AI公司,想要进入智能硬件领域,都会经历和科大讯飞早期一样的阵痛期。

  而与其他AI公司不同的是,科大讯飞还有像讯飞听见这样的个人线上服务。一方面,将进一步刺激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用户对科大讯飞的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反过来促进硬件业务的增长,形成软硬件双轮驱动的局面。

  / 04 /

  标准化率提升,可能带来To B业务的规模效应

  对所有To B公司来说,能不能把服务企业的应用变成标准化产品,是判断其商业模式好坏的核心逻辑。

责任编辑:罗宇琼的同事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