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山西:煤矿“减量重组”难题如何破解?(2)

发稿时间:2020-03-28 22:42:36 来源:财经界

“愿意重组,也接受关闭”

       民营煁矿投资者积极响应国家与党的政策,如果可以通过减量重组获得新生和活力,对于所有的民营投资者来说,都是最佳的出路。如果3月底提交的方案不被批准,“关闭”二字显然太过沉重。总量千亿元的投入,投资者可以挽回多少损失?曾经投入的价款如何退还?退还周期?在目前的文件资料中均未提及。

       记者在山西省2016年财政地160号文件、关于做好政策性关闭矿山缴纳矿业权价款退还工作的通知中,也未找到退还价款的标准,倒是在河北省类似的政策文件《河北省化解过剩产能奖补办法》中看到,河北的补偿办法是每万吨年产能,补偿150万元。依照该省的标准,中央和山西地方财政、相关部门需要退还80多座煤矿50-100亿元已交矿业权价款。

       如此巨额的退还何时能执行到位还不是最令煤矿管理层担心的问题,各矿的情况不同,但是都有动辄数千上万职工,他们的基本生活如何保障?对地方经济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个矿投资10多年,还没有挖过一铲煤就要关了

       “从第一天开始到现在,一铲子煤没挖过,最长时间的投资者已经等了10多年。”

       山西曾于10多年前就开始过一轮煤炭资源整合,初期被整合的煤矿规模都很小,2万吨、5万吨、9万吨、12万吨……,本轮不足60万吨/年的煤矿企业中一部分就是从11年前的整合开始,走到今天,又迎来第二轮整合。从未生产,却一直在基础建设、设施维护、人员工资保险缴纳等方面不断投入。一个在某县投资的老板算了一笔账,他们每年仅负责挂靠国有单位的职工工资就需300多万元,每年给当地的土地租赁费400、500万元,加上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年多时间,迄今投入了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如今,如果整合方案不被批准,国家究竟可以退还多少,他心里没底。

       一位煤炭业内专家给记者算了一笔账:60万吨以下产能可分为两类,一类露天开采,其投入资金与煤层结构、煤矿产区面积等因素相关,这些煤矿企业大多数于2010年投建,从现有的数据看平均成本:前期基础建设投入1.2-1.8亿,征地补偿款约2.6-3.5亿元,矿权收购款2-5亿元,已向政府交纳的资源价款1.3-1.8亿元,同期安置原矿区职工人均成本在5-10万元,年均支付在200-450万元以上。

       另一类是井工开采模式,较露天开采投入大技术含量高,具体为前期一次性投入资金大,且一次性投入至少在10亿元以上,例如包含基建(打井掘进)投入约占总成本50%-60%,征地补偿款约1亿元,矿权收款款2-5亿元,已向政策交纳的资源价款1-2亿元,安置原矿区职工人均成本在5-10万元,年均支付在200-450万元以上。

       如此算来,80多座煤矿已经花费的千亿元投资并不是空穴来风。

谋划新产业,与山西一起转型跨越发展

       记者近日接触到的多位煤矿投资者称:山西煤矿的民营资本七成是外省投资者,他们对三晋大地是满怀情谊与眷恋的。一位投资人说:“从煤炭发展角度来说,中国是煤炭生产大国、利用大国,煤炭利用在能源总量中占比极高,能源利用领域的技术提升,煤炭能量的科学转换,本轮重组或许创造了新的契机。此时此刻,我认为我们被保留下去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即便是我们的煤矿被关闭了,我仍会留在山西,引导新的资本和好的高新科技项目回来,在山西继续做与能源相关的产业。希望调换角色,不再是挖煤矿的,变身高新科技企业的老板,继续与山西继续同呼吸、共命运。”

 

文/王进中

 

责任编辑:夏晨风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