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鲁政委:破解国内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困局或许应从减少(组图)

发稿时间:2016-06-16 00:03:19 来源:财经界

原标题:鲁政委:破解国内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困局或许应从减少(组图),中国信用评级行业,信用评级 发展规划,信用评级的发展历程,个人信用评级标准,需要信用评级的债券,绿色债券信用评级探讨,信用评级机构排名

  近期,国内信用评级行业受到国内外媒体前所未有的关注,矛头直指债券市场级别竞争严重、等级虚高和等级区分度不足等问题。在级别泡沫之下,本应以信用资质定价的融资市场失去辨识依据,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进而影响整个实体经济的融资效率,并有诱发系统性风险的潜在可能。截止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存量55.4万亿,公司类信用债15.11万亿。在此背景下,应将评级行业放在债券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重新定位,从促进债券市场发展的大局出发多管齐下、对症下药,抓住重点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避免信用评级成为制约债券市场升级发展的短板。

  一、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主要问题

  我国评级行业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自诞生以来,受限于市场环境等因素,评级行业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相当一段时间内金融市场中只有国债、政策性银行债等政府主权债以及银行担保的企业债,由于这些产品违约概率低,信用评级的功能价值并未充分体现出来。2005年以来,随着金融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等信用产品的大量涌现,以及相应监管规则对外部评级的使用,评级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逐步暴露出我国评级行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最终反映到评级结果上,具体包括:

  (一)信用级别存在泡沫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信用级别是根据一定的评级标准来授予的,等级分布是评级标准的直观反映。我国债券市场评级结果分布以AA级别为中枢,呈现出“一头大一头小”的分布特征,高等级企业占比明显偏高,AA-级以上等级的企业占比高达97.13%,但低等级企业比例很低。对比来看,美国等发达债券市场投资级以BBB为中枢,投机级以B为中枢,高级别的企业债分布比例非常低。日本市场级别分布范围小于美国,但高信用等级的企业占比也较低,AA-级以上的企业占比不超过20%。

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虚高问题在过去五年中不仅没有改观,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AAA、AA+、AA发债主体占比在2010年基础上大幅上升,AA-以下主体占比则小幅下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债券市场等级分布继续向高等级集中,已经与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相背离。

  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虚高问题在过去五年中不仅没有改观,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AAA、AA+、AA发债主体占比在2010年基础上大幅上升,AA-以下主体占比则小幅下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债券市场等级分布继续向高等级集中,已经与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相背离。

  
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虚高问题在过去五年中不仅没有改观,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AAA、AA+、AA发债主体占比在2010年基础上大幅上升,AA-以下主体占比则小幅下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债券市场等级分布继续向高等级集中,已经与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相背离。
(二)信用级别区分度不足,不利于识别和判断风险

  尽管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主要是优质企业,但级别过度向高等级集中的情况明显不合理,且随着获得高评级的企业越来越多,导致同一级别里的企业信用水平差异很大,甚至可以区分出三、四档的差异。例如,中石油集团和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的评级同为AAA级,但前者资产40340.98亿元、利润总额3117.82亿元、资产负债率40.55%,后者资产380.68亿元、亏损总额为5.96亿元、资产负债率60.37%,两家信用风险差别极大的企业却同为AAA,评级严重缺乏区分度。再以房地产企业为例,国内评级机构对于万科、恒大、保利三家企业均给予AAA级别,但上述三家机构在香港发债时,却对应不同信用级别。在等级区分度不足的背景下,企业债券发行定价环节难以形成差异化的市场利率,信用评级机构在风险识别和价格发现方面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责任编辑:夏晨风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