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为什么逆风翻盘的是OYO酒店?

发稿时间:2019-12-10 15:46:24 来源:财经界综合

互联网的泡沫正在被戳破,软银看好的WeWork遭遇上市滑铁卢,比肩每日优鲜的呆萝卜资金链断裂,不是讲故事的人讲不好了,而是听故事的人醒了。

酒店业的日子也不好过。连锁品牌挤破头的往中高端市场冲,但是中高端市场却放不下这么多玩家了。较2018年相比,2019年上半年(Q2)十大主流中端品牌总量增幅为9.97%,十大主流中端品牌合计增量为297家。同比增幅-57.14%,环比增幅-53%,增量、增幅均为中端酒店统计以来最低。

但闯进酒店业的OYO强力搅动了这个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今年5月刚刚上线的OYO酒店2.0模式已在全国已有超过9000家签约酒店,上线酒店平均入住率提升至80%。

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OYO酒店所在的赛道都称不上“顺风”,能在业界“恐惧”的时候,保持快速发展,秘诀又是什么?

不要讲故事 要有真改变

WeWork是共享经济时代硕果仅存的企业,在万物皆可共享的时代,办公场所这种本就带有共享属性的空间,当然是香饽饽,WeWork不同之处在于,它瞄准的是那些初创公司。创业者可以在WeWork只租一间办公室,就能享受到便利的网络、打印、会议室等服务,共享办公比独立租办公楼节省约30%到40%的费用。

更重要的是,WeWork不仅要做办公,还试图为自己的租户营建一个社交网络。基于这种目标,它提供了很多传统办公场所所没有的社交服务。WeWork的理念及其最初的成功经历,很快引来了资本的关注。包括传奇投资人孙正义在内的一众投资人都对WeWork大加赞许。孙正义甚至还把它比作“下一个阿里巴巴”。

其实,作为孙正义的两块“心头肉”,OYO酒店和WeWork的本质都二房东,只不过,OYO酒店的目的是给“原房东更大舞台”,而WeWork则是想借“原房东”飞的更高,介入办公场景的科技公司。

初心不同,市场给予的反应也不同。WeWork9年来扩张到29个国家的111个城市,已拥有有528个空间。但这种扩张主要通过对外融资来支持。媒体统计,自从成立以来,其累计亏损在不断扩大,2018年,WeWork的全年亏损更高达19.27亿美元。

反观OYO酒店致力于让单体酒店、市场、消费者都有更好环境。愿望更单纯的OYO酒店已经在建筑层面上实现盈利,同时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也提高了50%。

其实,市场、生产者、消费者的需求一直没有改变,就是需要好模式、好玩家,而环境愈恶劣,这种需求就愈旺盛,这也是OYO酒店能够逆风前行的重要原因。

不论向上还是向下,其实都是升级

连锁酒单市场饱和了,想要再发展,需要新市场,这是酒店行业的共识。但是仔细看看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种共识却又站不住脚。欧美国家酒店连锁化率远高于中国。欧美总体的连锁化率是 71%,而中国仅为17%。

中国连锁品牌选择的出路是向上发展,向中高端升级,但是中高端市场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大,截止2018年,中高端市场的天花板已经清晰可见。

长久以来,中国酒店品牌都有一个误解:只有向上才是消费升级,向下意味着消费降级。其实下沉市场的消费者急需优质的品牌酒店服务而不得。

92万间房,占中国酒店行业全行业存量的8成以上,这是单体酒店市场的惊人数据。但是单体酒店缺少一个契机,缺少一个推动他们的契机,OYO酒店的出现就像催化剂一样,让消费者需求和生产者标准实现对接。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OYO酒店也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回报。

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对于OYO模式的评价:当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够带来市场的下沉和需求的扩大,旅游住宿业才可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在看来,入境旅游和星级饭店的思维还在主导很多业者的现实判断,却不知现在是国民消费为基础的大众旅游新时代,新的需求、新的技术、新的业态日新月异。酒店人该醒醒了,不然就会在错失经济型酒店、民宿客栈和共享住宿以后,再一次失去引导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机遇与挑战从来都是孪生兄弟,脚踏实地也是突破困境的最佳方式,不去讲天花乱坠的故事,用最大的“野心”,做好最实在的事情,这就是OYO酒店的成功之道。

责任编辑:夏晨风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