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境界无穷尽 论跑马与公益

发稿时间:2016-08-05 15:26:28 来源:财经界

   最近这一两年,跑步运动红遍中国。跑马拉松已成为一种时尚,城市“跑者”队伍不断壮大。许多人在微信朋友圈,不是在晒跑马成绩就是在跑马的路上。不知为啥,忽然觉得,参加马拉松运动和企业做公益还真有很多相通之处。

    跑马之所以这么热闹,发展成为全民运动,恐怕与它的“零门槛”和包容性分不开。参赛者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感兴趣都可以报名参与,而不受其他技术条件制约,业余爱好者也可以与专业运动员“PK”。这与企业的公益参与也是一样。作为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开启了公益“跑马”,而社会也以比较高的热情和包容欢迎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公益中。

    不过,仍然如跑马,有的参与者是为了历练自我,强身健体的同时参悟人生,而有的仅仅是为了“刷存在感”,满足自身社交需求,甚至更有些人跑步做做样子,应付一段就放弃。做公益亦如此,境界不同、风景不同。

    最低的境界是企业将公益仅仅局限于“面子工程”,哪里有灾向哪里捐款,遇到一些社会化的热点问题就象征性的举办一些公益活动向其靠拢。

    诚然,给饥饿者提供食物,给病患者提供救治,给不能蔽体者提供衣物,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做公益活动时往往以突出自身为主,功利性高于公益性的做法虽屡见不鲜,但并不可取。

    公益的第二重境界是坚持。跑过马拉松的人都知道,跑到10-20分钟时,参赛者会遇见第一次“难受”阶段,叫做“第一极限状态”。之后,没有马拉松训练的人当跑到30--35公里左右会遇到人体中的“运动性生理极限”状态,许多人也就此放弃。所以,马拉松跑的是一种“坚持”。做一次公益容易,长期做公益难。不过,正是如此,“坚持”成为公益事业的一种信念。

    从深度上讲,与国外相比国内大部分企业都缺乏根据自身组织结构和经营特点制定较为系统、完善与合理的企业公益模式。往往一些企业的公益行为已临时应对为主,只有少数企业有指定年度公益投入的计划。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公益部门。这一点与国外大型企业有本质的差别。大型跨国公司最大的特点是他们的公益传统比较深厚。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也有比较成型的机制去推进这些事情。他们有些很有价值的项目可能原本在国外就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拿到中国来只需要做一些适应国情的些微调整就可以马上付诸实施。

    在汽车领域,丰田早在1990年便开始向沈阳丰田金杯技师学院提供支持。截至目前,26年的时间里丰田累计投入约1.3亿元,培养了近3万名中高级汽车维修技术人才。丰田在河北的植树造林活动已持续开展16年,累计直接投入资金超过4000万元,植树500多万棵。BMW的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也是已经坚持了12年。2000年,“福特汽车环保奖”首次进入中国,十六年来,“福特汽车环保奖”在中国累计资助382个优秀环保团体和个人,授予奖金2010万元。

责任编辑:夏晨风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