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是咱们家家户户都熟悉的鱼类之一。作为海鲜,早在宋元以前,我国就有食用带鱼的相关记录,它算是我们餐桌上的常见食物。
据统计,我国带鱼的年产量约为100万吨,而这些数量巨大的带鱼,也都如数进入到了我们的餐桌上。
可以说,带鱼在我们国家,已经算是“烂大街”了。
可大家有没有想过有这么一天,作为咱们从小吃到大,餐桌上并不罕见的带鱼,有一天也可能灭绝呢?
带鱼的现状
2009年,我国的带鱼捕捞量为120万吨,而这一年全球各地的带鱼总捕获量约为130万吨。
这可以看出,全球带鱼的主要出产地是在我国。可9年后,我国的带鱼捕捞量却直线下降了将近40吨。
与之相对的是我国的带鱼进口量却在飙升。
进口量的扩大,正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带鱼捕捞量,已经不足以填上我国年消费100万吨左右的市场需求。
可即使加上进口的国外的带鱼产量,也并不能够满足国人对带鱼这一海鲜的需求。那么为什么带鱼,现在慢慢的也开始难以捕捞起来。
带鱼属于洄游性鱼类,2龄鱼性成熟,但近年来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带鱼出现1龄鱼便基本性成熟。
每年约4-6月,在温暖的春季产卵一次,理想情况下,一只雌性带鱼便可繁殖约4万只小带鱼。
正是这样惊人的繁殖数量,才能让这近千年来,带鱼一直牢牢的坐稳了中国人的餐桌,无论贫穷富贵,不分天南地北,都有着吃过带鱼的经历。
可如今,因为环境破坏等问题,野生带鱼的种群生存条件,正在逐步恶化。
因为临海污水排放管理问题,野生带鱼的产卵地,正在逐渐减少,从我国的大陆架附近慢慢朝着海洋退去。
并且临海海洋垃圾问题,也导致带鱼种群的活动范围也在慢慢缩小。
以前捕获的带鱼,1米5到2米长的都是很正常的大小,可如今1米4以上的基本已经很少见了。然而最严重的还是过度捕捞问题。
前车之鉴就是同为我国四大海鱼的大黄鱼,曾经也是捕获量满满,餐桌上常见的鱼,如今却枯竭了。
正是因为过度捕捞,已经被列入了联合国濒危物种名单里了。
如今就算难得在海鲜市场上见到大黄鱼,一斤的价格也是上千元起步。已经不再是普通家庭可以轻易消费的起的美食。
就算随着人工繁殖技术越来越成熟,也主要用于放流使用,力图恢复大黄鱼的生态族群。而像四大海鱼中的其他两种,小黄鱼和乌贼。
现在也几乎都是人工饲养为主了。野外捕捞虽然还有一定的捕获量,但是早已远远不能满足国人餐桌上的需求。
世界渔业的共同难题
不止是我国的四大海鱼,在世界范围内,近二十年都发生了捕鱼量逐渐减少,海产品个头越来越小,越来越早熟的现状。
在美国,五大湖的经济鱼类已经灭绝了8个种类,濒危6个种类。在加拿大,渔船的最小出海范围,逐渐向北极靠拢。
在日本,甚至发生了在近海几乎没法捕到任何鱼的严重状况,近海捕鱼量对比上世纪缩小了2000倍。
在欧洲,几个主要的捕鱼港口,已经不得不宣布无限期禁渔政策。而这一切,和人类的活动都是息息相关的。
具体一点的例子就是,曾经的世界第一渔港,加拿大的纽芬兰渔港,这里盛产鳕鱼,当初号称的是不用网,随便一桶捞下去都能捞起来满满一桶。
而这里的鳕鱼,更是号称可以养鱼整个欧洲。
而如今,这种画面只存在于历史书的记载中了。可在1992年,纽芬兰渔港别说是鱼群沸腾,就连有鱼都已经是一种奢望,整片海域犹如一片死海。
在16世纪,一条船一季度的捕捞量大约就在100吨鱼左右。而到了20世纪后,仅仅一条船一小时,就能捕捞到200吨。
随着渔业科技的发展,捕捞量对比以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而渔民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是夜以继日的不停捕捞。这对鱼群自然是产生了巨大的伤害。
1977年,加拿大政府宣布在这里建立自然保护区。照理来说这是好事,是对渔业生态系统的保护。
可外国渔船走了,本国渔船却更加猖獗起来。甚至还启用了“声呐捕鱼”等,在新技术的帮助下,纽芬兰渔场最后的一丝元气也被抽走。
直到1992年,当地的渔民终于发现,这里已经无鱼可捕了。
而近一点的,比如我们的邻居日本。日本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可谁能想到,如今的日本,在近海甚至已经捕不到任何鱼了。
一个岛国怎会发生这样尴尬的现状呢?
这一切都是因为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日本大力发展渔业,渔船越来越先进,捕捞深度越来越深,捕捞力度越来越大。
到后来直接开发出了能直接在大陆架拖网的深海勾网,再加上毫无节制的捕捞,和管理者的不作为。
而这使得整个日本近海海洋渔业资源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严重破坏,几乎枯竭。
甚至连日本民间最受欢迎的鳗鱼,在很多餐厅,都是采购自中国养殖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世界上捕鱼的方式多种多样,而最常见最有效率的,就是围网捕捞法。
由多只渔船,形成圆形或半月形,将鱼群赶到中心,然后和围起来,用渔网连在一起封口,最后将中心的鱼群全部打捞而出。
这种捕捞方法的好处是,方便高效,就像用勺子一样,一下子全部挖起来。带来的坏处则是对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
很多渔船为了经济利益,都有使用不合规的细孔渔网,也就是俗称的“绝户网”。
网眼细密到连大一点的泥鳅都钻不出去,渔网外还缠着很多倒钩,可想而知,几乎没有任何鱼类能从网中逃走。
而就算是勉强能逃出去的幼体,因为幼体身上没有坚硬的鱼鳞作为保护,所以就算是逃出去了也是伤痕累累,很快就会感染而死。
我国的渔业保护
如今全世界都在采取的一定的渔业保护措施,最主要的几乎都是禁渔和人工养殖,以及恢复沿海生态这三种办法。可效果目前来看还是微乎其微。
我国的渔业专家们也早已发现了带鱼的隐藏危机,可带鱼不像它的四大海鱼中的其他兄弟们那么好伺候。
小黄鱼和乌贼如今在近海很难捕获,个头也越来越小,可目前人工饲养技术已经成熟。大黄鱼虽然进入了濒危名单,价格也已经是达到了野生鱼的天花板。
可在我国的农科院的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也渐渐的摸索出了成熟的人工养殖技术。
而带鱼却是没法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
这和带鱼的生活环境有关,带鱼是深海鱼,如果脱离了这个水域深度的水压,带鱼就会因为压力水压变小,自身压力向外膨胀,把自己“撑”死。
所以这就要求人工养殖场必须要是有能模拟深海水压的设备,这一成本就已经阻拦了绝大部分养殖户的经济收益需求。
而且带鱼养殖更麻烦的是,带鱼之间会互相捕食,体型大的会猎食体型小一点的同类,这就导致了才出生的小带鱼,几乎很多都会被大带鱼当做食物。
而且带鱼是一种凶猛的鱼类,个体之间很容易产生争斗。
正是因为这两个最主要的生产问题,使得带鱼没法像它的兄弟们那样,在人类的繁育下恢复生息,只能靠自己非同寻常的繁殖能力,来自我恢复。
针对这一点,目前我国的人工带鱼繁育,已经完成了人工育苗的技术。然而在如何减少育苗损坏,和生长环境问题上,依然还在攻克难题。
就算是有着超强繁殖能力的带鱼,在没有出现成熟的人工繁育技术之前。如果过度捕捞,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带鱼也会成为野生海鱼的价格天花板。
而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再不加以克制,那我们的下一辈,将再没有机会尝试带鱼的美味。
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渔业数据显示,我国的水产品养捕比例,已经有所改变,野生捕捞比例逐年降低。
这既有我国相关专家的辛苦科研,也有我国渔民们的努力配合。
在海上,我国开始入列了大量先进的海警船,对非法捕捞,跨境捕捞等,取得的非常丰富的成果,有力地打击了我国渔业资源的流失。
而对捕鱼相关的一些列法律法规,正在不停的慢慢完善。我国的渔业正逐渐从捕捞型,慢慢发展为重养殖轻捕捞的生态保护型。
并且我国和周边国家,在增值放养恢复生态上达成了共识,一起携手,为恢复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着努力。
慢慢的,以养代捕,最后肯定会成为人类在生态保护认知下,鱼类资源的获取来源。这对人类,对海洋资源,都是一种保护。
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园,海洋孕育了世间万物,如果人类还不及时警醒,最后海洋或许只会成为一滩死气沉沉的“大池塘”。
再不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那么未来将有一天,人类也会踏上灭绝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