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趁着五一休假,格力公布了2022年的财报。从数据上看,格力2022年的净利润达245亿元,同比增长了6.4%,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节后股市第一天开盘,格力股价直接跌停了!格力的财报明明比A股中99%的公司要好,为什么那些亏损的上市公司不跌停,反而是盈利了的格力跌停了?
原因出在董明珠身上。
股东们已对董明珠治下的格力失去了信心,他们在用抛售股票的方式,发泄对董明珠不满的情绪。甚至有股民要求立刻召开临时董事会,罢免董明珠的职位。
董明珠究竟做了什么事居然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对声?
1、
董明珠与股东的关系一直很紧张。
股东们认为:我们掏钱买了格力的股票,就是对格力最大的支持,格力应把股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董明珠却不这么想,在她心里格力的利益排在股东前面。
这次,双方矛盾的导火索是那份2022年的财报。即使去年很困难,格力仍赚了245亿的净利。这原本是一件高兴的事儿,企业的利润高,分给股东的钱自然也多。
董明珠偏偏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径直把分给股东的钱拦腰砍了一半,从110亿砍到了56亿。
股东群瞬间炸了,乐观情绪一扫而空,“董明珠滚蛋”“格力忘恩负义”的言论比比皆是。
格力赚了245亿,只愿分给股东56亿,留下190亿干什么?
董明珠给出的答案是: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品牌形象、改善企业管理、加强营销渠道。
实事求是的讲,董明珠的做法也没错。毕竟,加大企业投入可以保持格力品牌的竞争力,符合股东的长远利益。
大部分股东也能理解,但真正惹怒股东的是第二件事:董明珠长期有意打压格力股价。
在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业绩比格力好的公司凤毛麟角。照理说,这样一只绩优股的股价应该一路高涨,实际情况是格力的股价长期在3、40元打转,与优异的业绩严重脱钩。
很多人认为格力股价长期萎靡不振是董明珠刻意为之:她每年给员工配股、增股,稀释了股价。
股东买格力的股票,是为了赚钱。现在好了,董明珠治下格力一不分红、二打压股价。股东吃不到肉,年年喝汤,多年积攒的不满,被勾了出来,便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董”声浪。
2、
在董明珠心里格力的利益高于一切。
为了格力,她敢和如日中天的张近东吵架;为了格力,她敢得罪所有股东。
2016年,同样因为分红问题,董事会罢免了董明珠董事长之职。
气得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破口大骂:“我五年不给你们分红又怎么样?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们还不知足,给的越多,话越多!你们看看有哪家企业像格力这样大方?”
台下的股东面面相觑,他们没想到资本市场中还有敢骂股东的企业家。
意犹未尽的董明珠又补充了一句:“格力有今天,靠的是你们吗?靠的是我们!”表现出对资本的蔑视。
自此,董明珠和股东开始了长达8年的“战争”。
董事会不让她买银隆客车,她偏买,最后造出了一辆续航里程仅100公里的汽车;董事会不让她造手机,她偏造,弄出了一部用自己照片当开机画面的“神机”。
或许是为了恶心股东,董明珠特意免费给大股东送去了样机,感谢他们多年的“支持”。
股东对董明珠是爱恨交加。爱她的能力,把格力一步步从一家珠江的小厂,做成了全国第一的空调品牌;恨她的自私,从不考虑股东的利益,处处以格力优先。
虽然格力市占率一直保持的不错,但近几年被美的追得很紧。
恰恰相反,美的是一家主动拥抱股东的公司。2022年,美的净利润294亿,比格力的245亿高不了多少,但美的给股东发了171亿的红包!足足是格力的三倍。
董明珠挣了100元,只愿分给股东23元;美的挣了100元,愿意分给股东58元。
你是股民,你愿意买哪家的股票?
美的讲究的是共赢——股东拿钱支持美的的发展,美的赚了钱就要回报股东。
越来越多的格力股东失去了耐心,纷纷抛售格力股票,转投美的。截至5月,美的的市值为3800亿,恰好是格力的两倍,资本市场明显更看好美的。
3、
格力空调的质量独步全球。一般空调用个五六年就要检修一次,补点制冷剂、加点润滑剂。格力空调用个七八年很少有小毛病。
这是董明珠引以为傲的“核心科技”。
但凡在公开场合,董明珠都会提及格力对“核心科技”的追求,把格力包装成了一家“科技公司”,是民族品牌的骄傲。
与格力相比,美的有点“不思进取”,甘愿做“低端组装厂”,大部分的零件、技术、专利是从外面买来的,要么是跟外资合资的,很少投重金在研发上。
干“低端组装”的美的生产的空调,同档次的价格普遍比格力便宜1000元-2000元。
北上广的消费者可能不大在乎一两千的差价,但三四线和广大农村的消费者对价格很敏感,有时一两千的差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月的收入。
美的质量或许比不上格力,但美的空调的性价比绝对高于格力。用“格力60%的价格,享受90%的品质”是美的的核心竞争力。
美的让更多人,用更少的钱,享受到了更好的生活。
如果所有家电企业都像格力一样,走“技术流”路线,把产品价格炒高,对消费者反而不利。
美的一手拽着股东,一手拉着消费者,资本市场、消费市场“两开花”,比只顾企业利益,不管股东存亡的董明珠要更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