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向被称为“全球最大的存款国”,中国人民喜欢存款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且我们国家的人均存款比率也是全球最高的。据该组织发布的资料显示,在08年,中国的国民储蓄达到了51.8%,高居世界之首,遥遥领先于很多发达国家。
但是,有关部门的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储蓄水平出现了大幅下滑。
与其峰值相比,到了2019年底,我们的家庭存款减少了7.2%。“储蓄大国”的地位是否已与我们的国家越来越不相称?国内的资金都去哪里了?
城乡居民存款状况的差别
我们都知道,从远古时代起,中国人就有一个“爱存钱”的习惯,那就是依靠天地,因此,总会遇到一些坏的气候,从而造成作物减产。随着年景不好,很多人都会在年景不好的时候储存一些食物,以备下次年景不好的时候吃。
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来维持你的收入和收入,减少你的不确定因素,避免你的饥饿。
现在,为了减少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我们的人民都习惯把自己每月存款的钱存在银行里,但是当我们真的要花钱的时候,我们没有足够的存款来应付。
就像是瘟疫一样,一个普通的家庭,在瘟疫爆发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积蓄。“未雨绸缪”这一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可谓根深蒂固。
而与之相对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大部分西方国家的人都是超前消费,崇尚“时不我待,今朝有酒今朝醉”,即“寅吃卯粮”。
在许多西部的家庭里,他们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甚至还不到1000美金,但是他们的信用卡已经透支了许多。倒不是说时行乐的想法有错,只是他的想法更容易让人陷入危险之中。
如果出现了类似于瘟疫这种大规模的瘟疫,员工们不仅没有工作,而且没有工资,连工资都还不上,很难养活自己。没有了政府的援助,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为什么从“储蓄大国”变成了“负债大国”?。
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国家的储蓄从高到低的转变,也使人们思考一些不可忽视的社会因素。
第一个因素,就是住房价格的变化。不可否认,近几年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对家庭存款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
20年前,我们的住房价格还不到2000元,而到了今天,一平一套的价格至少在10000以上。更别说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地方了,六七万每平方米的房价,在这里都是家常便饭。
在这个时代,除了那些家里很有钱的人之外,大部分的家庭想要凑齐一套房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部分人要么用自己的积蓄,要么用自己的钱去“支援”,要么从亲朋好友那里借钱,要么从银行借钱,这样的话,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
这种“买房计划”并不少见,所以他们的积蓄都被转移到了房地产市场,这就造成了他们存钱的速度越来越慢,负债也越来越高。
第二,有较高消费意识的青年人在债务比率中所起的作用较大。
00后和以前的那些老人不一样,他们是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长大的,拥有着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物质生活。比起以前的七八十年代,他们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尽管他们的工资很低,每个月也就四千到五千,但他们都想要更高质量的生活。
无论是出于一种比较的心态,或者出于一种对“生命短暂,适时行乐”的认可,现代社会中有不少人已经走上了过度消费的道路,再也无法回头。这一点,在京东白条、花呗、信用卡等金融机构的帮助下,别说存款了,能赚到点就不错了。
而当人们的透支增多时,他们将不可避免地减少到银行里去,最终导致了家庭负债水平的提高。
第三是价格的上升。价格一向是一个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主要标准,而我国的真实货币水准也是相当高的。
以前,一公斤的青菜,一公斤就能卖到一公斤,而现在,五六公斤就能买到。这十多年来,猪肉的价格已经从十二三元涨到了三十多元。以前一百多元的东西,在一家超市里都是很贵的东西,而现在,两三百元的东西,根本就不算什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虽然居民的收入也有所提升,但在劳动力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价格并没有停止上升,反而远远超过了工资的涨幅。
这种差别,直接导致了许多人在保持着同样的生活水准的同时,花费的钱也越来越多。再加上他们的收入本来就很低,所以他们的工资,并没有太多的提升,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中央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的家庭债务总量达到了200万亿元,如果把这些债务折算成一个人的话,那就是每人的债务达到了14.3万,这个数字超过了人均的储蓄金额。正因为这样,这个国家才会从一个“储蓄大国”,变成一个“负债大国”。
高储蓄就是高快乐?
高储蓄是否意味着高幸福感?当然不会。
举个最基本的实例,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存款都远远低于中国,但是有些国家的人口,其人均存款额和生活品质都远远高于中国。
就拿美国来说,按照美国人的说法,在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百分之四十以上的人都没有400美金作为救急的钱。一旦出现这种意外,大部分美国人都会选择找亲友借,然后等事情处理好了,再逐步偿还。
这种情况很好解释,因为每一个地方的顾客都有自己的消费习惯,这和他们的风俗和文化息息相关。西方国家的大部分人都有“超前消费”的倾向,他们更喜欢使用信用卡来进行付款。
结尾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各个区域的人们对幸福的感受和感受是不一样的。
比方说,中国人可以认为“手中有更多的金钱,心里更踏实”,从而得到更高的快乐;而在欧美,人们更看重的是“生命短暂,珍惜当下”,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的快乐程度也会随之提升,而不是去“借”来的。
不管各区域居民的生活习惯如何,储蓄与快乐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一个人的最佳消费方式,就是根据自己的消费理念,在适当的情况下,将自己的财产利用起来,让自己的幸福程度达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