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渐失去美国这个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之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不仅没有明显下滑,反而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中国4月份的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加8.5%,实现贸易顺差近900亿美元,这已经是连续两个月录得大幅增长,这个结果大大超过了市场预期,从具体数据上来看,中国和美国的进出口总额下降4.2%,而对东盟上涨13.9%,对欧盟上涨4.2%,除此之外,中国同俄罗斯,南美洲,中东的贸易额也都是大幅增长的。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已经不是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美国也不再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美两国贸易脱钩的态势十分明显,另外,这样的进出口贸易数据跟许多本身在这个行业里的从业人员也感受明显不符,因为现在江浙和广东的很多小公司都感受不到贸易的繁荣,那到底是哪些商品拉动了贸易增长呢,这样的贸易增长跟人民币国际化是否有关,而中美之间的贸易真的在全面下降么?
首先,靓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之所以跟许多人感受不符,并不是数据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我们出口的结构和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过去一提到中国出口的商品,大家一定先想到的是传统的服装,鞋帽,玩具,家具,五金工具,电子产品等等,但今年出口贸易在3月份重新增长之后,出口增速比较明显的是汽车,太阳能,动力电池,船舶等大型商品,尤其是汽车出口方面更是超越了日本,增速高达70%,所以出口的数据比较好看。
但反观上述传统的优势出口商品,在海关数据中并没有明显的增幅,这意味着江浙和广东等地区很多的工厂依然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举步维艰,而恰恰这部分的贸易从业者非常多,所以就出现了官方公布的数据是大幅度增长的,但多数外贸从业者依然觉得贸易订单稀少,举步维艰,感受不到出口的增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趋势,这个趋势就是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型。
其次,中美贸易额表面上的下滑未必就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实际贸易额就真的减少了,由于中美贸易战等因素,美国不允许国内企业从中国进口商品,但并没有限制从其他地区进口商品,所以,中国的很多的工厂都搬到了美国允许的进口的越南,巴西,墨西哥等国家,然后从这些地方生产商品卖给美国,虽然产品上不再显示中国制造,但美国进口的各种商品包括军工配件依然到处有中国制造的影子。
而美国之所以默许这种事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美国已经几乎没有了中低端制造业,高端制造也只剩下芯片,航空,军工等领域,说得更通俗点就是美国已经几乎不生产太多日用生活用品了,那这些中低端产业链能够在短期之内重新建立起来么,当然不能,既然不能就需要从国外进口,而这些商品又恰恰是中国的强项,所以,美国很多时候是一个嘴上很硬,但身体很诚实的国家。
最后,我们一方面和东盟不断扩大贸易并跟很多国家(包括东盟内,中东,俄罗斯,南美)都达成使用人民币来进行贸易,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减持美债,降低和美国的直接贸易,这一切都预示着属于人民币自己的国际化版图已经初见雏形,因为一种货币一旦成为某个经济圈的结算货币,那对发行这种货币国家的贸易和金融是十分有利的,最起码不用因为没有美元而无法从中国购买商品,虽然人民币在短期之内还依然无法对美元构成实质挑战,但人民币是在走上坡路,而美元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