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哈工大突破的高速超精密激光干涉仪,在那时候虽然这项技术不能直接作用于14nm的光刻机,尽管如此,这款激光干涉仪仍然有其重要意义。它已经成功应用于我国的350-28纳米光刻机,并在该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而且有些技术在研发上还并未成熟。
而就在近日,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功地将其自主研发的64位高性能低功耗芯片在国产14nm工艺平台上制造。这直接意味着国产14nm工艺平台获得成功验证和应用。
其实早在哈工大研制激光干涉仪的时候,就可以预见光刻机的诞生。我们线简单科普一下激光干涉仪的基本原理。
如果我们现在的打印机两根线之间的最小间距是4厘米,那么我们如何得到间距为1厘米的线条呢?原理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按照1-5、2-6、3-7、4-8这样的方式,每隔一厘米进行打印,就可以得到8条间距为一厘米的线条。尽管我们的打印机只能打印最小间隔为4厘米的线条,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能得到最小间隔为一厘米的线条,这种技术被称为LELE。
然后你会注意到,这种技术中最重要的一步是要实现一厘米的精确定位。如何进行定位呢?这就需要使用高精度的光栅。实际上,28纳米和7纳米的区别就在于这一点,简单地说,28纳米表示打印一次,而7纳米表示打印四次。
而打印四次就需要高精度的定位。解决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它是光刻机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可以将其比作激光瞄准器,而工件台就像是狙击手的手,相应的光源则是子弹。
哈工大此前的成果研发,最重要的激光光源已经有所突破,工件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不确定其精度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各个子系统至少都已经制作了样品,接下来的问题是能否将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并且实现稳定、长期、高速的量产。目前唯一令人怀疑的是镜片系统,也只是精度问题一点一点打磨测试就可以得到结果。
现在看来这个精度问题已经解决了,14nm的光刻机已经通过了产线验证可以制造出14nm的国产芯片,那我们可以随便造14nm的国产芯片了吗?我们还得克服最关键的难关:量产。
而量产最关键的问题是掩模和曝光。
掩模是一个关键的元素,用于在光刻机上形成所需的图案。它类似于一个透明的薄膜,上面有所需的图案结构,光刻机通过将光线透过掩模上的开口部分进行曝光,将图案转移到硅片或其他基片上。
如果掩模有缺陷或损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图案的质量和准确性。掩模上的图案结构可能受损,导致形成的图案不完整或有缺陷。比如,可能会出现图案模糊、形状不规则或边缘不清晰的问题,这将严重影响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
曝光问题也是光刻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方面。曝光是将光线照射到感光剂上,使感光剂发生化学变化以形成图案。如果曝光时间、强度或均匀性不一致,就会导致感光剂的反应不均匀,最终影响到生成的图案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曝光时间过短或强度不足会导致图案在感光剂上过度暴露不充分,导致细节缺失或分辨率下降。而曝光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则可能导致光线过度扩散,造成图案失真或形状不准确。
此外,曝光的均匀性也至关重要。如果光线的分布在感光剂上不均匀,就会导致生成的图案在各个区域的亮度不一致。这将影响到芯片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光刻量产中,要确保掩模的质量和完整性,并且要进行严格的曝光控制,以确保生成的图案准确、清晰、一致,并满足设计要求。这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精细的工艺控制,以及对掩模和曝光过程的持续监测和调整。
更高规模的光刻机的量产和产业化确实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国内的团队从来没有放弃,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学院胡鹏程教授团队在凭借“高速超精密激光干涉仪”荣获首届“金燧奖”,又将全部奖金投入到科研当中,我们有这样为国为民的科学家们,还要担心中国科技的未来吗?
14nm光刻机的制造虽然没有量产,但这一成果对我国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还是意义非凡,为我国在全球高科技产业中的竞争地位增添了信心和实力。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在世界舞台上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