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业要变天了。行业标杆特斯拉举起价格屠刀,磨刀霍霍向友商,蔚来的未来堪忧,小鹏也不再香了,如今就连最后的防线比亚迪也顶不住,被迫加入这场价格战的浑水之中。
就在2月24日,比亚迪的多个展厅中比亚迪王朝系列产品已经启动降价。这一波车商们纷纷降价,抢夺蛋糕的操作,是真的拥有完美产业链,迫不及待放福利,还是打着“偷工减料”的小心思,割更多的韭菜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波大降价,我们消费者到底受益没?
其实乍一看这个消息,觉得不过是汽车降价,很简单一个事,就是用户受益。但是仔细想想,这可一点不简单。首先对于用户来说,这就不一定是个好消息。你突然降价让老用户情何以堪?我好端端的原价买了个车,没开多久,嘿,你倒好,悄悄的给降了价,这不就是妥妥的背刺吗?我开车出去都有被说是开降价车的可能,这谁能高兴了,多少是带点情绪的。更可气的是,我还拿你没办法,毕竟这可不像是普通网购,还有保价一说,买车合同里即便有保价这一条,也有期限,何况,买车有先有后,你总不能还对这些老用户再区别对待吧。
这就搞得老用户很尴尬,有苦说不出。不过官方也算有点道德,只不过不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比亚迪官方确实并未对外正式公布降价的消息,这算是有道德,毕竟不能直接去提醒老用户,你被刀了,也算是为了不影响老用户的心情做出了努力。但是这道德确实也不多,毕竟没有任何补偿措施,也不会再有任何回应。
其实我们也能理解,毕竟这种事情要是拿到台面上来说,那事就大了,谁也说不清。
而对于新用户而言,这勉强算得上是一件好事,毕竟价格确实低了些,但这也不免让人怀疑,是不是车有啥毛病,或者你就是为了清库存而降价,潜意识里,大家对于清库存的车还是没啥好感的,那我买了岂不是很尴尬。
不过就事实而言,目前比亚迪这波降价对于其自身确实是无奈之举,比亚迪也是一步到位,不单让你低价拿车,还能快速开上车,因为在降价的基础上,比亚迪还许诺,交车周期也比之前缩短不少。只是目前这把火还没烧到全国,降价主要是发生在北京、上海、深圳的展厅,至于未来什么时候会成为全国现象,我们就要来看看比亚迪到底为什么会降价?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降价?
我们先来看看比亚迪的降价幅度到底是如何的。以北京为例,比亚迪展厅收到的官方调价信息里明确表示了,比亚迪的大部分车型均有价格优惠。而其中大家比较关心的热门款产品有几千元不等的优惠,降幅最大的主要是一些老款车型,降幅大概在1万元以上。
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从降价幅度而言,还是很可观的。这当然不是从之前比亚迪说的自己一辆车利润才一千块考虑,毕竟一千块的利润,傻子听了都摇头。但是实话说,比亚迪降价终究不可能是最终目的,反倒像是一种手段,一种在为做了做更大的事而用的策略。
你说比亚迪这次卖的到底是什么关子?难道我们看到的让利于用户都是烟雾弹?而比亚迪在下一盘大棋,而我们眼下看到的降价只是其中一环?
其实自打这个比亚迪降价的消息被放出来后,事情就变得有趣起来。
首先我们能看到的是今年各地比亚迪展厅销售压力非常大,因为去年四个季度,车市已经把用户的购买力耗尽,所以开年第一个月国内车市就偏低迷,这可不是啥好兆头。而为了应对这种低迷,自动降价算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
但以上都还只是表象,因为车行不止比亚迪一家,车行低迷也是大家都面对的困难,怎么就比亚迪先举了白旗?
而且根据以往惯例,比亚迪从来都是最稳的,当年特斯拉宣布降价的时候,比亚迪却反其道而行之,宣布了新一轮的涨价计划,这也引发了一轮抢购潮,甚至老用户也拍手称快。
不过那时候比亚迪的稳,确实是有底气,市场大,给足了比亚迪底气。但是进入2023年后,新能源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首先光是全球经济趋于稳定,就给了比亚迪足够的打击,毕竟供应商逐步恢复正常,这也就意味着芯片以及锂矿资源变得不再紧张,这让靠此拿捏市场的比亚迪就显得有电优势下滑。
此外,目前新能源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比较稳定的阶段,新能源的普及也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竞争显示处于白热化的阶段,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一有风吹草动,都使尽浑身解数来扩张,但是这谈何容易。毕竟大家都盯着市场份额,谁想再次渗透提升市场份额,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多方面因素下,新能源车的销量出现下滑就不足为怪,就连比亚迪这样的大厂也难以坚持一贯的套路,亲自下场淌这趟浑水,可想而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接下来车企的日子不会太好过,将会有一批车企被洪流淹没。
而库存对于比亚迪来说,是一种放得越久压力越大的存在。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抓紧时间清库存,这样主要是为了给上市的改款车型让路。只是这比亚迪清库存的方式算是给同行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连业界大佬都开了降价的头,对新能源车企来说都是噩梦。
而说起为什么比亚迪的一次降价,就让中国整个新能源车行都嗅到危险的气息?大概就是因为比亚迪的发家历史就决定了它有这个实力和底气。比亚迪的发家就是一路逆袭,起源于深圳,从普普通通小厂到“比王”,中间故事可谓不少。发家途中也是与多个大厂切磋过。
既然提起比亚迪的发家史,就不得不提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这也是一个不安分的打工人,即便年仅27岁,就被任命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比格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但是正是年轻气盛,正是有涌动的野心,身居要职的王传福反倒不愿意被束缚,他有更高的眼界。从体制内裸辞的王传福看中了深圳这个风水宝地,在此创办了比亚迪,业务自然是自己所熟悉的电池领域。
起初比亚迪也只是着眼于“大哥大”的电池配件,想要借着“大哥大”的风靡,从中捞一份生产电池的业务。而比亚迪最主要业务就是开发及生产镍镉电池,并依靠低成本优势快速崛起。
不久后,比亚迪扩大产品种类,接连进入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市场。到了2000年,比亚迪成为摩托罗拉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2002年又成为诺基亚首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同年7月,比亚迪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创下当时54只H股最高发行价纪录。
自此,比亚迪算是一路高走,而在2002年的招股书中,比亚迪就已经在全球镍镉、镍氢和锂离子电池的交货量中分别位于第二、三、四位,这个地位可是为后来比亚迪造车梦的开启攒足了本钱。要不说布局要趁早呐?有意思的是,02年的时候,比亚迪就已经在谋划将二次充电电池进一步应用于电动汽车场景。这不就妥妥的新能源汽车最初蓝图吗?
之后的事情也是水到渠成,比亚迪在电池生产行业混久了,就看出了电池行业的短板,永远无法独立,只能作为配件,而此时已经做到天花板的比亚迪,选择在赴港上市后转型,王传福决定为自己和比亚迪寻找新的机会。
这次转型方向其实不单是涉猎到汽车业,还有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情况,那就是当年王传福给比亚迪找了两条路,一条是进军手机代工业务,一条是收购秦川汽车转战汽车市场。现在看来,当然是转战汽车市场是最成功的。毕竟是新领域中的佼佼者。
但是你可别小瞧了转战手机代工业务这条路,光是手机代工业务就给比亚迪增色不少,正是两条路都走的好,才有了比亚迪如今的业务框架。毕竟光是转型后的两年,手机代工业务的收入就达到了30.44亿元。到2007年,比亚迪更是对旗下手机代工等业务进行了拆分,成立比亚迪电子,直接在同年12月港交所主板上市。
不过好巧不巧,树大招风从来都是避不开的,你强就会有人盯着你,比亚迪的快速起步,也让另一家手机代工龙头“富士康”看不顺眼,毕竟当年比亚迪这个行业“新贵”大有威胁到老牌巨头富士康的趋势,这谁能忍,不得使点手段打压一下。这就有了富士康起诉比亚迪侵犯商业秘密,而比亚迪的反击也更简单,直接反诉富士康涉嫌贿赂。说来也挺有意思,最后这场好戏竟然也没个结尾,只是草草收场。大概是双方都疲于应付,毕竟赚钱更重要。
相比于在手机代工业务中的如鱼得水,比亚迪在汽车业务的发展可算不上顺利。第一波压力来自于投资者,大家对公司收购秦川汽车表示质疑,毕竟比亚迪你别太离谱,莫不是电池造多了,觉得自己一个配件厂,能扮猪吃老虎,要转型成为汽车厂?
不过比亚迪确实是八字不错,自带优势,靠着性价比敲开了汽车市场的大门,门被打开,后面的事就是发展,毕竟是把电池生意做到全球拍得上名号的企业,即便术业有专攻,但是触类旁通还是不难,对于汽车业的发展,比亚迪也是非常的有远见,眼看自己的经销管理的质量跟不上扩张速度,就急忙慢下来,从2010年起,比亚迪就用了三年时间来整改自己的发展模式。当然慢下来的代价就是公司的增速明显不行,账面上的进账就更是下滑明显。
不过磨刀不误砍柴工,比亚迪管理层们的决定绝对是高瞻远瞩,为比亚迪汽车业务后来的腾飞攒足了后劲。整改结束,比亚迪就开启“二次腾飞”。到13年,比亚迪就迎来了自己主要业务的全面增长,实现营收528.63亿元,同比增长12.83%。
2014年,比亚迪更是在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大背景下,赶上了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性增长。这一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直接同比增长了9倍,实现业务收入约73.28亿元,你看这就是有天赋加持下的天选之子。靠着电池起家,又靠着新能源电池拿捏了新行业。
有人说比亚迪已经是中国最成功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了,不得不承认啊,比亚迪的自主研发能力绝对是位于行业顶部,但在价格优势面前,比亚迪可算不上是太有优势。这个价格中包含了很多研发成本,但是消费者可不管这些,消费者会选择性会摈弃所谓的品牌优势,转向同样有品牌影响力的特斯拉、小鹏、问界等品牌,在其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一款。
而这些对手们,其实早就开始了价格战,比亚迪只是在被剥夺了潜在客源后,选择了直面困难,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对于比亚迪来说,2023年的目标不再是毛利率,而是市场。
作为全球知名的新能源龙头企业、获得巴菲特重仓的比亚迪,降价背后的风险自然是被考虑到了。只是对于车企来说,细分市场的用户早已消耗殆尽,如今想要消化还未加入新能源汽车大军的剩余市场份额,这难度可是无异于登天。这个时候就要看各自的本领了,但价格战是不可避免的!显然,比亚迪也选择了先拿降价来试水。
放眼中国,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被叫一声大哥的非比亚迪莫属,但想要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中永远独占鳌头,可太难了,大哥也表示力不从心,要使些手段才能找到出路。或许比亚迪的本心不是降价,是为了布好自己在整个汽车业中的局,而同行们对它的忌惮也实属正常,毕竟又强又有钱的谁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