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根据2021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超过60岁以上年龄的老人已经达到了18%的人口占比。
这就意味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老人出现在我们身边,这些老人大多数都有着不错的养老生活待遇,再加上多年的省吃俭用,老人手里都多少有些积蓄。
每位老人手里有多少存款没人知道,有的老人甚至对子女都保密,但是面对各种“推销”时,才会露出他们的“家底”有多少。
为了避免老人的存款被有心之人利用、欺骗,银行经理做出良心劝告:60岁以上有存款的老人,一定要牢记这5件事。
第一条就是注意养生方面的诈骗。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注意自己的健康情况,尤其那些身体已经存在问题的老人,更加珍惜息的寿命。
为了能改善自己的体质,大多数老人都注重养生,知道什么多吃、什么少吃,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而很多不法商人就看准了老年人的这个养生心态“下手”。
这些不法商人打着“养生”的旗号进行欺诈,他们推出了一系列的“保养品”,用极具“针对性”的宣传内容鼓动老人消费,秉着吃不死人的态度欺诈老人的钱财。
这些“保养品”的质量根本没有保障,可在不法商人的精心“包装”之下变成一货难求的市场行情,让老人以为自己花高价购买还是“占了便宜”。
产品宣传的内容、价格让很多老人无法拒绝,他们摸清楚了老人的心思,让老人掏空了多年的积蓄,实际上没有任何营养作用,所以老人一定要警惕“养生欺诈”。
第二条就是把存款安全放在第一位。老人的积蓄都是一辈子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存款,这些钱就是他们养老的最好保障。
老人没法和年轻人相比,年轻人敢打敢拼,钱折腾没了还可以去挣,可老年人不再有那样的精气神了,所以要把存款安全放在第一位。
不要去投资那些所谓的理财、基金或者是什么虚拟货币等等,老年人不懂其中的行情和“猫腻”,冒然投资很容易血本无归。
要想守住好自己的“家底”,就要把钱存在银行,存款内容可以选择定期、国债、大额存单,这些都可以保本保息,为老人的存款提供安全的保障,并且还能收获一定的利息。
第三条需要注意的是存款期限不宜过长。老人的这些家底一般情况下都是应急来用,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越来越差,不小心有个磕磕碰碰,或者是生病住院都需要用钱。
如果存款期限过长,住院时不能马上提出来使用,一系列的手续下来很容易影响使用时间,同时还损失了定期的利息。
所以建议老人在选择定期存款时,选择一年左右的期限即可,这样的话既可以保障能够应急,还能获得相应的利息,把存款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另外,像那些身体状况比较好的老人,可以把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做中期储蓄、一部分做短期储蓄,这样能保证用钱及时,还能收到不错的利息。
第四条就是守好自己的家底。而这个“守好”就是在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掏空家底给子女,一定要相信钱才是自己晚年生活的最大倚仗。
之前有位老人,自己曾有不错的积蓄,晚年就靠这些钱养老,那时候几个孩子天天去探望他,结果在孩子的软磨硬泡之下,他的钱也所剩无几了。
这时候他的孩子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在他生病住院时无人问津,就连去医院都是社区热心工作人员帮送去的,前有车后有辙,老人一定要引以为鉴。
所以老人一定要守好自己的家底,不要轻易全部交付给子女,人心难测,即使是亲生子女也要有所保留,这样才能给自己一个体面的晚年生活。
第五条就是该放手时就放手。当老人感觉自己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时,尤其已经住进医院的老人,就不要再守着家底了,可以考虑把钱转交给子女保管。
银行方面不知道储户情况,即使老人去世也不会通知,而且在支取存款时还需要证明“你妈是你妈”的身份,那时候提钱有多困难相信很多人都有耳闻。
如果老人该放手时不放手,最后这些钱都“贡献”给了银行,而子女也享受不到老人最后的“温暖”。所以老人在感觉身体状态不好时,及时把钱交给子女保管,是对这一生、对子女最好的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