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节,这个颂赞女性作出成就的日子,来之不易。
生活从不因为性别而怜香惜玉,
成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心里老想着怎么样才能调离这里”;
“觉得寡淡无味,开始抱怨周遭的一切”;
“担心不能再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对检查员这个身份感觉无所适从”;
……
洲头嘴边检站三位女警,
在平凡的岗位中,
也曾遭遇低谷,也曾感到迷惘。
但 她们的强大,
在于历经困境之后,
仍能闪耀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更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和光亮,
凭实力做到了岗位最佳。
一
给云姐打电话的时候,她正在华润万家买消毒液。
“姐,专家说,当下人多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儿,能不去就不去。”
她估计挺忙,也或许身处的环境人多嘈杂,回复得含混不清,就匆匆挂掉了电话。
52岁的云姐是陈洁云,现是洲头嘴边检站负责后勤保障物资采购的民警。
1987年,她被分配到洲头嘴分站时,
没曾想在繁华的都市竟还有如此残旧的营区:
一排土黄色的破旧营房,
房顶上裸露着大大的房梁,
不时还有蛀虫在上面嘎吱嘎吱地咬木头。
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
她和其他士兵拿着脸盆和桶忙着到处接水。
1988年,陈洁云在洲头嘴分站的营房走道上打扫卫生。
在当时,珠三角开放的口岸不多,除了拱北口岸,
就只有洲头嘴边检站有船前往澳门。
工作忙碌加上收入低微,连看场电影都要斟酌许久。
那时的她,心里老想着要怎样才能调离这里。
看出她的心思,曾参加过自卫还击战的老连长语重心长地说:“军人的职责本就是保卫国家,服务人民,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虽然我们的营房很破旧,但比起战壕好多了,比起偏远山区的营区好多了。不能因为身处大城市就忘记了自己的职责。边防本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一番话语令她醍醐灌顶。
陈洁云到街上帮行人理发。
自此之后,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她还积极跟着战友去周围的单位搞共建,到敬老楼帮助孤寡老人,在后乐园小学当校外辅导员,给四十一中学搞军训,到街上帮行人理发……
陈洁云曾任职洲头嘴边检站六队检查员。图为她为出入境船舶办理通关手续。
工作依旧单一,也不富裕,但她却开始觉得幸运:因着初心选择了自己的热爱,也因此有了不凡的经历,收获满满的幸福。
当下,作为防疫应急物资的采购主力,云姐凭借她热情开朗的人(死)格(缠)魅(烂)力(打),打造出一张融合超市和药店结构的物资供给网。
陈洁云为各部门、执勤队分发防疫物资。
“疫情当下,家中老人家比较担心,叫我不要外出,不要扎堆。”她常常是嘴上答应着,一边脚套着鞋就出了门。她家离单位近,走路能到的距离,自己觉得方便,因此工作起来就更没日没夜的。成日里可见她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推着个小推车,家,地库,一线来回的跑,“上下班”的概念?对她而言不存在的。可她家所处的楼层却实在高,在没有电梯上下的九楼。有时气喘吁吁的爬到一半,一通电话就把她拉回了地面。
物资拉回来,分发下去又费一番功夫。她忙来忙去,发通知,分物品,把年龄、性别、担忧和恐惧都抛到了脑后。
我们的城市生病了,有许多时刻艰难、悲伤、恐惧。为了让阳光再次亮起,总有人不顾一切负重前行。
“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比起那些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党员干部们,这些都不足为道。我能做的不多,但我愿意倾尽全力。”她谦逊的说道。
陈静变了,自2019年支援港珠澳大桥工作回来以后。连她自己都感受到了。
最初参加工作时分配到白云边检站旅检队,后因病调至洲头嘴边检站四队,驻守芳村内四码头查验出入境港澳小型船舶。
平淡枯躁的值守,波澜不惊的环境让她无所适从。她觉得寡淡无味,开始抱怨周遭的一切。
但她并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有一年,广州边检总站从各边检站抽调八十位支援民警支持港珠澳大桥的边检工作。她想都没想就报了名。
两座旅检大楼,10个查验场地,上百万平方米的口岸限定区域,复杂的口岸环境,复杂的查验业务,她惊叹着往来的人流和车流,瞬间感受到满满的压力。
都说找到了归属感,就表示融入了环境,但她很快发现,接下来的日子,已经忙碌到无暇顾及个人的感受了。
陈静在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旅检大厅为出入境旅客作通关指引。
“客流一波接一波,来的还多是老人团,什么‘澳门一日游’的观光团,一群大爷大妈早出晚归地过自助通道,一窝蜂过来,因为不懂操作,经常求助民警。”陈静就干脆站在人群中间慢慢教。“有些指纹出不来,有些听不见,常常得就着嗓子吼,经常喉咙都喊哑了。”
“常常是口干舌躁的状态,又怕喝多了水,老要上厕所。诺大的执勤现场,生活区也离得远,一趟走下来,几万步是保守估计。”陈静说。每次下完班,脚底板都是发热的。
图为陈静在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旅检大厅向同事请教业务难题。
有班对接时,到了饭点能跟同事们围在一起堂食,天南地北的聊;后来人手不足时,到了饭点就只能轮流吃饭了。
“一个人吃完接替另一个人,吃饭的时间人均十来分钟,大家都要按着良心吃,不然后面的人就得拖着、饿着。”说到这里,陈静乐呵呵地笑了。
她骑着单车到饭堂,速战速决,返程时有些同事还嘱咐她帮忙把饭捎带着,打成盒饭挂在车头带过去。
“心里记挂着别人,别人的心里也记挂着自己的感觉,挺好。”
陈静在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旅检大厅为出入境旅客作通关指引。
那里的空气很好,有时与同事三三两两下勤后流连在港珠澳大桥的夜色之中,沿着江边走,看到不远处开阔的江面清澈多彩;或是踩着单车沿着桥身望向跨境桥面来来往往的车流,会真切感觉到时间流逝的质感。
“住的地方是一线无敌海景房,俯瞰伶仃洋。工作氛围很好,工作虽累,心却不累。”她回味着,嘴角不时上扬。
2018年年底,原广州边检总站和广东边防总队进行整合,现役编制全部转为人民警察编制。
这一年,李璇的两个孩子还很小。
她原为军队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现为洲头嘴边检站执勤四队的检查员。转业初时,新的环境使她迷茫。
李璇职改前后留念。
“担心不能再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对检查员这个身份感觉无所适从,归根结底,担心自己的个人价值无法实现。”
很庆幸,新的岗位既给予了她与专业相符的表演平台,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人生体验。
她除了参与单位组织的文艺汇演之后,还需走出去,进社区、到敬老院去给群众演出。
“每一次活动的参与,都使我更近一步融入这个新的集体。”
李璇在洲头嘴边检站执勤四队报检室为出入境船舶办理通关手续。
现在的她主要负责船舶检查工作。从台前到幕后,她学会了系统操作,学会了船舶验放;她看过深夜寂静的码头,是同一个城市不同的面貌;她习惯了在摇摇晃晃的船舶里攀爬检查,也学会了与船员沟通的窍门。
2020年国家移民管理局“十大国门卫士”巡回宣讲暨文艺小分队演出招募,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欣然报了名。
行程安排到云南和广西,一趟行程就要十几天。
她印象最深的,是从盈江开往章凤拉影的那条路。一路上见到了很多边防的执勤点,条件非常艰苦,每个执勤点只有简易搭建的白色小帐篷,一个民警身穿防护服,头戴防护罩长年累月坚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上,尤其是今年的疫情非常严重,隔着一条铁丝网对面就是缅甸疫区,他们的防控压力非常大,但是他们毫不退缩,为了国家毫不犹豫的冲在第一线!
“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属于我们的职业精神,比如乐观、自信、团结、感恩、责任、执行力等等,每一样都值得学习和拥有。
相比而言,自己太幸福了。生活在大都市,每天都能和自己的亲人团聚在一起,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
在这宽广的舞台上,她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
当谈到给予其他民警寄语时,她们说: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打败自己的永远是自己”
“愿在生命中尝遍它的滋味,仍能脚步坚定,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