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确定的风口诞生了。
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下简称“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并且首次在区域上作出重要部署与指示。
《规划》明确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支持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在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推进国际性、跨区域合作。
对于为何首次提出在都市圈发展银发经济,2月22日,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向时代财经指出,“考虑到我国人口不断向核心城市群和东部发达地区聚集,户籍制度等又限制了城乡间人口流动和公共服务的共享,因此我国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可能长期面临紧张和不平衡问题,这是银发经济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在综合试点省市中提到了海南,这是唯一一个不在前述四大都市圈的省份。
据七普数据,截止2020年11月,海南省常住人口1008.12万人,户籍人口937.03万人,净流入71.09万人,被坊间戏称为“东北第四省”。
“确实不少东北老人在海南买房定居,主要是看中那里气候比较宜居。”老家在黑龙江,目前在海南工作的刘函也把父母接到工作地。她告诉时代财经,父母是“候鸟式”居住,夏天会回东北一段时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老年人口往都市圈流动 养老产业规模超10万亿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除此之外,从七普数据中还反映中国社会另一个较大的特点——人口流动加大,即人口向城市群、都市圈聚集。
据七普数据,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达到了3.76亿,比10年前增长69.73%。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89%,较2010年的49.68%提升14.21个百分点。
过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是人们外出打工的首选目的地。近十多年来,受都市圈的虹吸效应影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成为了流动人口定居落户的目的地。
伴随中国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中的老龄群体成为越来越需要关注的群体。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发布的《超大城市流动老人的流动与生活特征分析2018》,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构成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老人们的到来促进城市相关消费的拉动,特别是医疗、养老、日常家政服务等。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6.91万亿元,预计2022年将超过10万亿。群邑集团旗下蔚迈发布《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潜藏价值》报告中按照调研消费数据及人口计算得出,中国一到三线城市老龄化群体年消费力目前预估为6.64万亿。
吴琦指出,老龄化应对将创造庞大的市场空间。从全球范围来看,欧美发达国家养老产业占GDP比重超过20%,我国仅为7%,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尽管近年来我国适老产业快速发展,但一些结构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人口老龄化将带动健康医疗、养老服务等需求的增长,但目前,我国在优质康养资源、养老产业规模、养老服务质量、养老金融产品等方面均与我国老龄化人口规模和趋势不匹配,我国在老年人消费基础设施打造和养老产业培育领域面临巨大压力。”吴琦进一步解释。
因此,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特别在三大产业体系都较为完备的都市圈内建立经济产业园区呼之欲出。
2月22日,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对时代财经指出,银发经济产业园是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载体,包含一、二、三产业在内的制造业、服务业等。“既要丰富老年用品的供给,完善老年服务,更要成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基地。”
发力四大赛道 填补银发经济的市场空白
应对老龄化是一个长期过程,聚焦银发经济主要是回应老年人的需求。
据德邦证券去年11月研报梳理养老产业需求:养老产业链主要涵盖养老服务,养老产品,养老金融和养老地产四大板块。
德邦证券结合“银发经济”的发展趋势,总结出确定性较强、特征显著且发展空间较大的代表性细分赛道,包括:第一是看护产业,涉及中老年人的日常、康复、医疗性质的健康护理;第二是医疗产业,包括保健品、医疗器械、及在线医疗等;第三是娱乐产业,适合老年人的短视频及线上的电商零售;第四是旅游产业,包括中老年旅游、康养旅游等旅游新模式。
在涉及老年人的制造业产业方面,《规划》作出了较为清晰的指示。《规划》提出,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加强老年用品研发制造。大力开发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需求的老年生活用品。针对机构养老、日间托养、上门护理等需求,重点开发清洁卫生、饮食起居、生活护理等方面产品,提升成人尿裤、护理垫、溃疡康复用品等产品的适老性能,发展辅助搬运、翻身、巡检等机器人。发展老年人监护、防走失定位等产品。
《规划》还鼓励发展产业集群:“鼓励国内外多方共建特色养老产业合作园区,加强市场、规则、标准方面的软联通,打造制造业创新示范高地。优先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推动我国相关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对于银发经济蓄势待发,吴琦认为培育银发经济,在发展适老产业有三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一是老年人虽然消费意愿提升,但部分老年人消费能力相对不足,限制了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二是符合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基础设施和产品服务还有待完善,比如日益凸显的数字鸿沟问题;三是,银发产业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还有待完善,比如与之配套的金融服务相对滞后,亟需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国情,加快养老金融创新。
针对上述问题,吴琦建议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推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发展,避免老年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二是加快数字技术的应用,基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消费需求,加快完善养老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三是加快发展养老金融,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培育和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发展。
海南样本:东北老人退休首选 发展医养结合产业
时代财经注意到,《规划》提到银发经济综合试点省市,其中包含海南。
据七普数据,截止2020年11月,海南省常住人口1008.12万人,户籍人口937.03万人,净流入71.09万人。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40.97万人,十年增长16.26%,远高于同期大陆地区总人口增速(5.38%),十年人口增速仅次于西藏、广东、浙江、新疆四省区。
那么,人口是从哪些地方流入?
坊间戏称海南为“东北第四省”。据七普数据,东北地区总人口比十年前减少1101万人,平均出生率仅6.08‰,三省均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东北大部分城市人口正在加速“逃离”,而不少老人家选择到了海南过退休生活。
澎湃新闻2014年发表题为《东北人南下的人口迁徙之旅:三亚哈尔滨籍候鸟老人达近20万》的报道,该报道引述从三亚市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11月,在海南三亚养老的异地老人,近40万,其中东北哈尔滨籍的老人就占20万。
该文章至今还挂在三亚市政府网站上。据三亚市政府官网,2014年,时任三亚市市副市长李柏青回应,“外地人口撤出,三亚一夜之间会变成空城”。这话显然有点夸大了,但反映的道理确是真切的:三亚是一个融合性的城市,尤其是东北人口的季节性流入,导致有“东北省三亚市”的戏称。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海南是很多东北老人首选的退休定居之地。黑龙江省刘函大学毕业后留在海南发展,父母也随之定居。她告诉时代财经,“东北冬天零下30度,室内十几二十度,一冷一热,老人家会觉得很不舒服。”
刘函称,到海南过冬的东北老人挺多,但在海南购房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购房要有一定的家底,再加上海南的物价比东北要高。”
刘函提到,近年来,随着成为国际自由贸易港,海南出现大量的工作机会,不少东北年轻人也到海南发展。刘函指出,海南环境宜人,不仅旅游业发达,与老人家相关的养生、医疗产业也不错。
“旅游和健康医疗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在旅游中享受疗养、养生服务。”海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曾对时代财经分析,海南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环境条件非常适合发展医疗、养生、大健康产业。
去年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包含了医疗、金融、文化等五大领域22条具体措施,这是又一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政策红利。
据悉,海南医疗医美领域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得益于海南医疗养生领域在制度创新开放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形成了一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