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6日,2021中国医药CXO大会在广州开幕。本届大会以“促循环,开新局,CXO共享赋能制药行业新商机”为主题,从研发创新、生产合作、工艺优化、CRO全链条服务等四个维度,全面洞悉医药新环境下所带来的新机遇,探索双循环大背景下,集采常态化中的制药企业升维进阶之路。
弗若斯特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先生受邀出席本届大会,并在主论坛上正式发布《中国医药CXO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旨在分析中国医药CXO行业发展现状、行业特点、驱动因素及发展趋势,聚焦中国医药CXO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反映该细分市场领袖梯队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白皮书提供的医药CXO行业分析亦反映出中国医药行业整体的动向。
白皮书指出,制药企业的研发面临着医药研发成本高、成功率低、研发周期长等风险。上市一款药品,从药物发现到最后的商业化生产至少需要10年,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此外,研发一款新药在前期需要从10,000+化合物中筛选,最后只有1个药品成功上市,药物研发成功率低。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药企对医药外包服务的需求,推动了CXO行业发展。与此同时,小型制药公司的兴起,增加了对医药外包的意愿,将直接刺激CRO产业的蓬勃发展,新药研发成功后亦将序贯带动CDMO产业整体发展。
受到政策红利、大量的研发投入、人口红利等因素影响,预计未来中国医药市场占全球医药市场份额将持续上升,医药市场的快速放量提高了制药企业对外包服务的需求,有望为CXO产业发展带来充足的市场空间。
据沙利文数据,2020年,中国CRO市场规模为76亿美元,占全球CRO市场规模的11.6%。受支持性政策扶持、研发支出增长等因素影响,预计中国CRO市场将持续扩大,在2025年达到229亿美元,占同期全球CRO市场规模的21.0%,整体市场份额约为2020年时的三倍。
在科技进步、政府利好政策、研发投入支持、新型生物技术公司需求等因素的驱动下,中国CRO市场将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强CRO实力;政府鼓励研发,不断增加的研发开支刺激了药物创新;新药研发过程的复杂使得药企更倾向于寻找有丰富经验、先进技术的CRO;出于对成本削减和风险管控的考量,药企倾向于与CRO合作;新型生物技术公司受内部研发团队规模和发展阶段的限制,倾向于借助CRO服务推进研发;政府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审批制度的改革和支持性政策,为CRO带来更多商机。
医药市场对药物研发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同时因为大量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涌现、资本市场投融资热潮的推动,未来中国CRO市场会呈现出业务范围不断延伸、国内CRO并购和全球扩张步伐加快、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兴伙伴关系模式等发展趋势。
MAH制度施行后,医药研发企业可以作为药品上市许可人将药品生产外包给CDMO企业进行。MAH制度解绑了原本“研发+生产”制度绑定的局面,降低了医药研发机构或个人在药品生产方面所需投入的成本,推动了药品研发的积极性,并带动了CDMO服务这一新的增长点。
受益于MAH制度的试点施行,中国CDMO行业的市场规模自2015年以来持续稳定增长,未来随着MAH制度的全面放开,预计其市场规模及占世界市场份额将持续稳步增长。
中国CXO企业近年来通过兼并收购国内外医药生物领域公司,以增强自身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吸收标的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以及布局更多样性的服务。按现阶段市值排序,中国CXO领域排名靠前的公司有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和凯莱英等,其中药明康德处于中国CXO行业绝对龙头地位。
CXO服务为医药企业专注自身优势项目提供了新的选择,而医药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将推动CXO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其中,一站式CXO有更好满足医药企业定制服务的能力,能为小型制药、生物技术初创公司和虚拟医药公司提供必要的研发设施和GMP制造工厂以及相关人才,帮助小型公司的产品落地;而部分大型医药公司与小型医药公司合作以获得业务拓展,预计也将刺激其与CXO的合作以弥补技术或产能的不足。另一方面,一站式CXO与客户在全生命周期的紧密联系和对各种成本的控制能力使其能够加强客户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