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在首都北京圆满落幕。本次论坛围绕消化及消化内镜新进展、胃肠肝胆内外科前沿诊疗新思维及其他国际消化领域的顶尖技术发展方向,在多个领域组织了专家分享交流环节。其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心娟以《抽丝剥茧——狡猾的占位》为题,分享了临床治疗案例,受到众多专家的肯定与关注。
恶性占位隐藏深,需抽丝剥茧
据刘心娟介绍,这位49岁的女性病人此前出现间断胸闷和干咳状况,病情持续1月没有好转。据悉,她有胸闷干咳的病史,曾经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肺部阴影,肺不张待查”。为了根治顽疾,病人在今年1月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就诊,此后又前往外院进行完善检查,始终没有找到病因。直到5月下旬,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科,病因才水落石出。
在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刘心娟和团队为这位病人进行了肺脏查体,很快就发现病人的右上肺呼吸音减弱,并且出现少量干性啰音。此后,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又对病人进行了胸部增强CT检查,发现她的食管中段出现软组织肿块,动脉期可以看到均匀强化。有了这些明显特征,临床经验丰富的刘心娟判断,病人很有可能患上了恶性占位。占位性病变是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的专用名词,通常出现在X射线、B超、CT等检查结果中,是指被检查的部位里有一个“多出来的东西”,这个“多出来的东西”可使周围组织受压、移位。借助胸部CT平扫和电子超声胃镜等技术,刘心娟精准掌握了病灶后,首先为病人进行抗炎治疗,待炎症好转之后病人进入消化科进行下一步就诊,怎么治疗的?是恶性占位还是良性?如果是恶性,是临床治愈吗?需要补充一下
现代医疗技术助力消化临床医疗
结合这个病例,刘心娟认为恶性占位病症的病灶往往隐藏得很深,必须要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抽丝剥茧。她还同步分享了另一个病例,寻找病灶、查明病因的过程更像是侦探破案那样层层推进。
据刘心娟分享,同样是一位间断胸闷和干咳患者,他的症状持续了5个多月。在进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科就诊后,刘心娟和团队为他先后进行了消化道造影、食管超声内镜、纵膈穿刺诊疗。通过CT影像可以发现,病人食道中段前壁出现巨大粘膜外占位,结合胸部增强CT来看,刘心娟初步诊断病人中后纵膈来源较食管壁来源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在食管超声内镜诊疗中,病人距门齿约20-25CM纵膈可以看到低回声占位,这也进一步证明病变和食管壁关系密切。
病人到底是患有肺部肿瘤、食管肿瘤还是纵膈肿瘤呢?在多学科会诊的基础上,现代化诊疗技术最有发言权。特别是借助胸腔镜探查术,刘心娟和医疗团队发现纵膈肿物在病人的食管肌层,其上缘位于胸顶下方,下缘位于气管隆突下,前壁贴近气管和支气管膜部。由于肿瘤光滑质韧且包膜完整,境界较清,可以确诊为食管平滑肌瘤,必须借助手术完整切除。由于精准诊断了病情,整个手术非常顺利,病人的这个巨大外生型食管平滑肌瘤也被成功切除。
借助一系列临床案例,刘心娟认为在查找病因这个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医生的技术、经验以及一系列诊疗设备的性能都至关重要。由于病人缺乏专业知识,很难准确描述病情,而查找病因必须精准到位才能对症治疗。借助此次论坛,她也希望和更多同行专家分享交流,集众家所长,为今后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带来帮助。
据了解,第18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自开幕以来,先后举办了思享汇早癌培训手把手带教、消化消化内镜新进展质控培训会议等多项交流活动。截止目前,论坛实际观看人数远超30000人,世界内镜组织也专门发来贺电祝贺和感谢。随着论坛各项活动不断推进,更多的学术交流成果也持续助推消化医疗事业,为更多的病人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