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核心城市出让地块质量虽不如上批次,但市场依旧保持火热,优质块地参拍房企数量“居高不下”,封顶摇号地块比例同样保持高位。
市场虽热但企业拿地整体仍低迷。一方面近七成百强房企1-4月未拿地,且百强拿地销售比持续低位,另一方面,投资策略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拿地企业依旧是“老面孔”央国企和区域深耕的民企。
综合来看,土地市场热度延续性显著好于新房市场,虽然呈现点状回暖、城市分化的格局,但地市火热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预计接下来一二线土拍热度仍会惯性延续,优质地块依旧是房企补仓拿地的竞争点。
1.货值百强门槛同比略有提升
TOP10新增货值占百强42%
4月,虽然部分核心城市出让地块的质量不及上一批次,但市场热度依然得以延续。前四月新增货值、总价和建面百强门槛分别为27.6亿元、9.1亿元和20.4万平方米,但对比2020年和2021年同期,各梯队门槛均呈现断崖式下降。
1-4月新增货值超过百亿企业达到1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7家,且断层明显。新增货值10强门槛值为167.1亿元,高出20强门槛72.3亿元。另,各梯队内部分化也持续加剧,新增货值TOP3华润、万科、建发新增货值均超过400亿元,几乎较5-10名货值高出一倍。
此外,货值TOP100集中度依旧较高,其中货值TOP10房企1-4月新增货值占百强比例达到42%,前30强企业货值占比更是接近七成。
2.TOP100拿地金额同比跌1%
近七成百强房企未拿地
截止4月末,投资百强的货值、总价和建面总量分别为8264亿元、3927亿元和4173万平方米,分别下滑14%、1%和18%,投资总量仍未追上去年同期,与2020年、2021年同期相比降幅更是超过六成,拿地依旧较为谨慎,这一点从近七成销售百强房企未拿地也可见一斑。
结合拿地销售比来看,一季度销售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仅有0.11,较1-3月略有提升,但整体继续保持低位。各梯队投资强度随着规模逐层递减,10强房企拿地销售比为最高,为0.16,其中万科、华润、绿城、建发1-4月拿地销售比超过0.2,远高于行业平均和梯队均值。
3. 依旧是老面孔央国企拿地
但民企投资逐渐复苏
4月份,有上海、杭州、合肥等多城继续集中供地,土拍热度持续走高,部分优质地块“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从拿地企业来看呈现两个特征。
第一,民企投资的积极性在复苏。一方面是此前拿地积极的民企如龙湖、滨江、伟星等持续在深耕城市拿地。龙湖在上海、杭州、长沙以41亿拿下三块地,滨江则继续深耕杭州,伟星继2月份杭州拿地后,再次竞得萧山区一宗地,且在合肥土拍中,报名多达7幅地,并在竞品质中竞得高新区地块。另一方面,本土民企紧抓“捡漏”机遇,参与到摇号中,坤和、天阳等多家民企在大本营均有所斩获。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时隔9个月首次在集中供地拿地,通过摇号竞得滨江浦沿地块,总价28.3亿元,也是本月杭州土拍最高地块。
第二,尽管土拍火热,但主力仍是规模化央国企的。在上海、成都的土拍中,央国企拿地幅数占比达到84%和60%。且从参拍来看,销售TOP10央国企房企基本均报名了核心城市优质地块。4月单月拿地中,华润、万科、建发、中国铁建拿地金额(全口径)超过100亿,华润在广州、上海、长沙共计拿地6幅,金额达到234亿元,保利、招商、金地拿地同样超过50亿。
4. 僧多粥少土拍竞争加剧
央国企投资周期或拉长
当前土地市场呈现四个特征,第一,城市、区域分化加剧,即便是集中供地城市热度同样差异显著;第二,优质地块参拍靠“抢”和“运气”,整体竞争十分激烈;第三,城市选择高度集中,鲜有三四线城市受到企业的“青睐”;第四,尽管土拍火热,但拿地主力仍是规模化央企、品质地方国企和优质民企组成的“老面孔”,“新鲜血液”并不多,大部分房企仍然面临资金压力。
因此我们认为,在优质地块僧多粥少情况下,土地市场竞争仍将加剧。以摇号或竞品质为主的土拍方式,会影响房企的投资策略,同时也给中小房企带来机遇。一方面,需要在核心城市补仓的央国企投资周期或将被拉长,而民企整体仍呈现弱复苏的态势,深耕当地的本土民企则有“捡漏”机会。另一方面,随着竞争提升,房企投资策略也会从仅关注核心区域、核心地块延展向城市外围区域,带动整体市场热度提升。
综合而言,当前土地市场热度延续性显著好于新房市场,虽然整体呈现点状回暖、城市分化的格局,但土地的火热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加块了投资-销售的传导效应。预计接下来一二线土拍热度仍会惯性延续,优质地块依旧是房企补仓拿地的竞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