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这样一个城市定位,也是成渝城市群发展的需要。
城市群的出现,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自“十一五”以来,城市群就被作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群的发展,取决于有没有极核城市,有什么样的极核城市。极核城市对资金、资源和人口的吸引功能越强,它对整个城市群的引领、辐射、集散功能就越强。如长三角地区的上海与杭州乃至苏州,珠三角地区的广州与深圳,形成了“双核”或“多核”的城市群发展模式,基础设施连接顺畅,产业布局各有优势,城市经济发达,公共服务差距不大,区域间的融合与互补发展相对协调。
早在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就获批,成渝城市群雏形呈现。如果仅仅是重庆或成都某个“单核”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显然势单力薄,也难以引领城市群快速崛起。
在《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对重庆的定位是“围绕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提升重庆核心功能”,这就意味着在成渝城市群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的极核城市。
按照规划,成渝城市群要发挥成都和重庆双核带动功能,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空间发展格局。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引领的两大城市带,就好比两个翅膀带动城市群比翼齐飞,从而产生1+1>2的效应。
而这样一个比翼齐飞的城市群,归根结底是中国战略的需要。
为什么要发展城市群?因为城市群已经是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中心,是决定未来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引擎。
在美国,2.43亿人口集中在占全国总面积3%的土地上;在日本,3500万人口集中在东京这块不足日本总面积4%的土地上。这些区域是全球生产效率最高的城市区域。
而中国,十大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支柱,10%的面积承载超过2/3的经济总量,但只承载了全国1/3的人口。这就是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