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唐亮的微信头像是一张骑着机车的照片。他打趣道,一般人看我的头像很难想到我竟然是做歙砚的,“我觉得我是有两面性的,这种两面性需要去观察和磨合”。通过歙砚,唐亮沉淀着心性,寻找着和世界,和自己交流的方式。 他说,其实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寻找自我的过程,“不是做越多越好,而是越顺应原本的样子越好”。歙砚也如同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物物皆有原本灵魂,但物物也都能有新样子。” 唐亮进入歙砚的世界流连忘返,“这是对话,你慢慢知道从哪里来,然后开始对现在有认知,开始探索往哪里去。”从前,唐亮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理解,常常都因为歙砚带来的更久远宏大的世界,而变得不那么重要。 指尖上的传承 谈及自己生长的地方,唐亮并不喜欢黄山这个名字,他还是习惯用徽州。他固执的认为只有徽州这个名字才能体现传承。 歙砚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方寸间的世界很小,方寸间的世界也可以很大。” 从最初推动一百多家歙砚制作店铺落户徽州新天地,到后来拜师学艺出师,开了自己的歙砚工作坊,唐亮已经和歙砚相伴7年。 “开店,纯粹就是喜欢,一开始没太多挣钱因素”,匠人用自己的心血做,商人是当生意做。只是,对于已经上有老下有小的唐亮,生活还要继续。除了自己制砚,唐亮现在也会接电商活儿来做。 只是,对于自己和买砚人的关系,唐亮仍然显得颇为意气,互相投机的客人,价格都会手下留情,话不投机就半句多,“宝剑配英雄,我不讨价还价”。唐亮曾遇上一个和自己一样对徽州文化极其着迷的客人,便忍痛割爱,把当时新制作的歙砚作品《抚琴》以成本价卖给了他。 唐亮的店铺基本已经可以自负盈亏。他希望,在未来五到八年内,在当地开立一个小型歙砚博物馆,和八方四处来的同好们赏砚论砚。 李煜说“歙砚甲天下”。帝王、文人、墨客都钟爱有加的歙砚,不仅仅是物品,更是一种情怀,是徽州之美活着的精神史,“我希望自己可以承上启下,但也确实不知道能做什么,就想着一点一点往前走,总归有收获。” 生于斯,长与此,无论我们走多远,文化的烙印已深刻在心里,那是与生俱来的基因。科技不仅面向未来,也联结过往,我们因为科技而看见更美好的未来,我们同样因为科技而传承越来越多久远的传统文化。作为连接借款与出借两端用户的平台,宜人贷链接的不仅仅是致力传承、承载梦想的借款人,同样还有更多助力梦想前行、实现财富增值的投资人。我们绵延不绝的历史和文化,正因这些一个又一个鲜活个体,正因一次又一次科技进步浪潮带来社会意义,而得以流转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