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与“主流酒店”不同,创立之初的W酒店在纽约打败了当地有近百年历史的瑞吉酒店。不过,W的这套做法很快就被其他酒店集团学去了。万豪与Ian Schrager合作了艾迪逊(Ian Schrager是最早的精品酒店业者,在1980年代就开出了精品酒店Morgans,W创立时也曾希望与Ian Schrager合作),凯悦开发了安达仕,洲际则推出了英迪格——这些新品牌都效仿W酒店,被定位为“生活方式品牌”。Ingham称,W酒店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再次革新的。 上海W被定位为W新品牌策略的“旗舰型”产品。它请了英国设计公司G.A Design负责这座代表着W新方向的酒店设计。G.A Design此前设计过台北W,但从未参与过广州、北京、以及稍晚要在苏州开业的任何一个内地W酒店的设计。上海W酒店的导览人员对《第一财经周刊》称,这么做是确保每个W都不同的第一步。 G.A Design的设计师在酒店建成前3个月飞到上海,走街串巷地学习上海文化。W希望它能做到“东方与西方、纽约与上海、新上海与旧上海”等多项融合。最后,霓虹灯、弄堂、旗袍、甚至上海人喜欢在家门口的电线上晾衣服的方式、广场舞,都作为上海元素进入了上海W酒店的室内设计,并与纽约元素或现代元素结合,于是,搬到餐厅的机场显示屏上播放的是消了音的广场舞、身穿旗袍上海女性脚蹬的却是当下西方最流行的红底高跟鞋。 这种把W的品牌文化与酒店所在的本地文化融合,被W列为新品牌策略的另一关键。“此前有人把我们当做夜店,电音和夜店的确在一些年轻人中受欢迎。但在一些市场,也有千禧一代并不以这种文化来定义自己。比如美国有些年轻人喜欢乡村音乐,拉美地区的年轻人喜欢舞蹈。”Ingham说,这一发现促使他们不再只把自己认为时尚的音乐和设计带进酒店、推销给客人,而是开始在每个酒店都提供契合当地文化的东西。 2016年,W在创立时就形成的品牌三要素(设计、时尚、音乐)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要素——活力。除了迎合当下年轻人生活方式中的健身风潮,W这么做更像一种自我警示。 在发达市场,W酒店的主流客人基本来自音乐、设计、广告等创意产业,但在上海W酒店的客人中,普通的年轻消费者成为主流。“中国有非常庞大的年轻新富阶层,他们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Humbert说,这些年轻新富阶层的真正兴趣在于见识新事物和学习新知识,而不只是标榜身份。发达国家的年轻人也曾有这种热情,但和当地的酒店生意逐渐饱和一样,他们的热情也基本停滞了。 为服务上海市场,上海W酒店除了让名为“WooBar”的音乐酒吧每晚照常热闹起来,还开发了法租界的小餐馆、参观“把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引入中国的澳洲人在中国开的酒吧”、去一般人进不去的时尚设计工作室比如设计师Alexander Wang的工作室等“周边游”路线,帮助客人了解时尚产业背后的东西。 W酒店目前正在积极扩张中国市场,仅接着上海W酒店,9月底,苏州W酒店也宣布开业了。按照W酒店的计划,除了在广州、北京、上海和苏州已开业的4家酒店,它将于2020年之前在中国市场再开6家,按照“一个城市只开一个W”的原则,意味着接下来将有长沙、西安、三亚、厦门、沈阳等6个城市进入开店名单里。 中国政府关于反腐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后,中国的酒店市场虽然不景气了很长一段时间,有关“酒店过剩”的说法也不时被提起,但没有任何一个酒店公司放缓在中国的扩张。“美国人均酒店数量是中国的5倍,意味中国酒店业的增长机会巨大。奢华酒店仍在积极进入中国,所以,接下来你可以继续在中国看到全球最新、最现代的酒店。”Ingham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