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德隆:创办这家公司的其实不只是我,而是我们一群人,我们希望可以让整个企业界明白,定位是一种制度创新,对中国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中美之间在科技方面的差距还很大,而制度创新上却是可以全球同步的。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在制度创新上表现出色。涩泽荣一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方式,创办了五百多家企业,奠定了明治维新的基础。这种制度创新,带来的是巨大竞争力的爆发。 我们在想,有没有可能通过“企业内外部的分离”这种哥白尼式的管理制度的创新和翻转,在中国引发一次生产力革命、与企业家一起创造一批典范企业?这个野心比较大,但我们想试试看。 冯大刚:具体谈谈“企业内外部的分离”这种管理制度创新? 邓德隆: 大部分创始人会误解自己公司的定位,原因就是当局者迷,创业家离企业太近,会有很多感性掺杂其中,遮蔽了理性的光芒,导致见树不见林。另一方面,用户心智是个复杂无比的系统,爱因斯坦说这是个“内宇宙”。 因此,找准一家公司的定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专业——一个创始人如果发自内心地重视用户的话,应当明白那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特劳特公司希望让定位成为像人力资源那样的一份独立的职能,帮助企业在如同银河系一样复杂的用户心智中找到一席之地,并以此定位牵引企业的战略。 30年前,率先将人力资源职能独立出来的企业获得了制度创新的红利,现在,谁能把处理外部用户复杂心智的问题独立出来,交由专业团队去做,与企业家形成“内外双打”结构,也会带来无与伦比的制度优势。 冯大刚:17年间,特劳特中国从反应式咨询,到长期战略顾问,再到“战略顾问+股东”的创业伙伴模式,经历了3次模式迭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邓德隆:三次迭代的目的只有一个:我们希望把这种制度创新和全新的知识体系带到每个行业。 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反应式咨询还是长期战略顾问都做不到这一点,必须以“创业伙伴”身份和创业者们一起把行业重做一遍,翻转过来,大幅提升行业的生产力,让大家看到制度创新的力量。 冯大刚:现在特劳特的客户组合中既有车好多、58到家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有东阿阿胶、香飘飘、明月镜片这样的传统消费品公司。特劳特选择创业伙伴的标准是什么? 邓德隆:我们不是在找客户,而是在找共同创业的伙伴。以这个标准来看,不在于对方好不好,而在于彼此合不合适,某种程度上类似婚姻。 当我们进入一个行业,就希望在这个行业内打造一个标杆、树立一座丰碑,这是我们寻找创业伙伴的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