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爱护也是治愈难治性精神疾病的良药? 精神疾病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它的病因也不清楚,所以现在所有治疗都是对症治疗,而不是对因治疗。正因如此,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精神疾病是一个终身性疾病,即使有效地控制了症状,但是其潜在致病因素仍然存在。因此,病人术后治疗效果的保持离不开家人耐心、持久的关爱和管理。 临床治疗中发现,少部分监护人或者陪伴的家属对术后病人疏于管理。最常见的表现是,在手术期间对病人竭尽所能地关怀照顾;一旦“痊愈”回家,病人家属就误认为他的病已经完全治愈了。他们认为,少吃一次或者漏服一次药物没有关系,对病人服药监管的警惕性明显降低;同时,患者对家人顺从了,能够参加简单的家务劳动,甚至工作了,此时家属就放松了对他的监管,甚至不太关心他们的生活了;在病人做错事时,甚至责骂病人。这是导致精神疾病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部分原因。所以,即使手术消除了病人的核心症状,家人也要经常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不能脱离了监管。 此外,要积极地带领病人参加社会活动,引导其接受现实,逐渐回归社会;要增加病人的自信心,让其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或者被别人所重视的人,这有利于病人逐渐恢复成为一个能为社会、对家庭做出贡献的人。 “关心、关爱是一生的事,而不是一段时间的事情。”吴景文说。 怎样看待破坏与修复殊途同归? 以往的脑立体定向技术,多数是针对单一神经核团靶点,定位操作相对简单。针对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单一靶点手术越来越少,而多靶点快捷、实时定位要求则越来越普遍。为了攻克多靶点快速定位难题,吴景文带领团队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将严谨的术前评估到多靶点的选择作为突破点,并借鉴国内、外最新医疗研究成果,就脑立体定向技术进行了系列探索性研究,实现了CT、MRI、DTI的融合定位,并在术中引入微电极细胞定位技术、射频消融技术与DBS调控技术,为创立我国“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做出了突出贡献。该技术可以实现清晰定位神经核团走向,包括其周边结构的关系,有效地避免了定位误差,确保了多靶点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另外,他们对精神症状与神经核团之间的“一对一”的关系进行了系列研究,确定了神经核团的边界范围,使微创手术治疗大脑功能性疾病有了靶向性,对微创手术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自2015年科室组建以来,上海市东方医院功能神经科已走过了5个春秋。截至目前,功能神经科专家团队通过“微创数字化脑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技术”治疗各类难治性精神疾病、帕金森和癫痫病等3351例,解除了病人的痛苦,同时让他们重新回归了正常的社会生活或走上了工作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