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防治精神类疾病,我们该如何应对(2)

发稿时间:2020-11-02 11:26:16 来源:财经界

手术如何破解“服药副作用严重”之窘境?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反复发作或病程迁延的精神类疾病,就如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样,精神疾病患者也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症状。一旦停止服药,不但其病情容易复发,而且每次复发都会比上次情况严重,这使其治疗难度越来越大。

药物治疗精神类疾病属于首选的治疗手段,但是这种治疗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大部分患者服药后抑制了精神症状,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副作用。例如,部分患者在服药后,出现了食欲旺盛、体重增加、肝肾脏器功能异常等情况;也有部分患者,出现了锥体外系反应,例如静坐不能、手臂颤抖和颈背部僵硬等;甚至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内分泌功能异常,如女性停经、闭经、泌乳,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化特征明显等。药物治疗也让患者的认知和情感发生了改变,如兴趣爱好消失、缺乏亲情感、无意志力、记忆力减退等;严重者出现嗜睡、便秘、眩晕、体位性低血压等。精神病人一旦出现上述药物不良反应,医生一般都会采用抗胆碱能药物来拮抗其副作用。而个别患者在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后,会出现急性精神错乱,如谵妄症状。这种药物所引起的叠加精神症状让患者家属对药物疗效出现了质疑,甚至丧失了治疗信心。

患者的精神病史越长,其“服药效果越差且药物副作用越大”,但“停药病情又复发”,这种药物治疗的两难窘境,让监护人或家属不知所措,亟待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临床大量实践证实,精神外科的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重要补充手段,也是一种补救措施。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核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基础提供了影像学的诊断依据。神经影像学的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的结构、功能、神经递质代谢等与正常人群有显著差异。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与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核团功能有对应关系,例如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中央隔区、伏隔核、尾核下束、眶束、额束等神经核团的神经递质功能异常分泌、代谢紊乱,患者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精神症状。研究证实,神经递质功能紊乱是精神分裂症发生的物质基础。功能神经科专家借助机器人立体定向技术,将调控电极送至神经病理环路上特定的神经核团靶点,使接触部位的神经细胞发生射频消融或抑制(DBS调控),这些措施可以调控神经递质代谢、抑制异常的神经信号传导,从而彻底去除或控制精神症状。一旦这些精神症状获得去除或者控制,患者就获得了临床治愈;其服药量也会随之减少,这也间接降低了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专家在此提醒,精神类疾病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属不能急于求成。对于长期用药疗效较差或者拒绝服药的精神类疾病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已成为必要的后续治疗手段。参与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均应进行严格的临床评估和筛查,这对获得稳定疗效十分必要。

责任编辑:软文街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