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酒店遇袭事件#[央视专访弯弯:正配合警方调查 感谢网友保护隐私]弯弯今晚接受央视专访,表示接受采访并不是想攻击如家,只想客观说清事件经过。警方已与其联络,请她配合调查。今日网上出现“人肉弯弯”,网友自发抵制,她称感谢大家的保护。专访视频正在制作,随后将发布。(央视记者赵旭飞) 4个小时,40万次转发,10万+的评论。昨天深夜起以肉眼速度蹿升的事件传播背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和我们绝非自扰的恐惧与忧虑:每个女性面前幽深的拐角,都可能是一座盲山。 一、为什么说它触目惊心 昨晚20点10分,新浪微博网友@弯弯_2016发布了长文章,叙述了她在朝阳望京798和颐酒店入住的遭遇,相信事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该微博发出后引起各方关注,在深夜时分引发爆炸级的传播影响,朋友圈里大家纷纷转发那段录像视频,微博话题迅速蹿升至微博社会榜首位,至今已积累了11亿多的阅读,160多万次讨论。 为什么说此次案件触目惊心?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它印证了坊间早已流传甚广的“女生独自在公众场合被陌生人强行拖走”此类说法,冷漠的看客、非人的遭遇,这些以公众事件的形式真真切切地暴露在所有人的眼皮底下。当“骇人听闻”发酵成一种触及现实的可怖,怎能从不让人义愤填膺?外地女孩遇袭、卖淫窝点案底酒店、潜藏的灰色利益链,女性安全、人命关天、求助无门,当我们把一系列关键词罗列出来时,发现那正击中了大众内心最忧虑的痛点,将心比心,如果遇到这种事情你会怎么办,我想所有人都会有不寒而栗的唏嘘吧。 依然有冷静客观派,他们不表态的理由很充分,单一信源、关键情节交代不清、不想成为反转新闻笑料的乌合之众。讨论选题的时候也想过,是不是该把舆情传播过程科学地梳理、分析出来呢,但是真的很抱歉,我实在没有那个心情。这件事情上,态度比专业更重要,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为什么戳痛了我们的心! 二、给舆论倒逼叫声好 一个没有道歉、没有安抚的声明,形同虚设的安保措施,甚至提出了“给钱删微博”这样的态度。无论怎么看,当事酒店的危机的日常管理服务水平、公关应对都是孱弱的,很遗憾这只是千万家或疏于安保、或潜藏不可告人的灰色利益链的连锁酒店的一个缩影。 “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为什么戳痛了我们的心! 根据刺猬公社的收录,网友@每天都有新实习 说:“这间酒店我住过,有个很重要的细节,楼梯消防通道没有员工卡是出不去的,只能从外面打开,里面没有卡打不开。你要问我怎么知道,因为我被锁进去过,必须要不停跺脚才能保持楼道亮灯~所以嫌疑人怎么跑的?” 太多疑点,我们必须进一步质问:袭击女孩的暴徒究竟想干什么?暴徒与酒店到底是什么关系?如果这家酒店真的有卖淫案底,那么如何还能经营下去?这些问题,最后都汇集在了微博、微信这样的新媒体平台上。 中青报曹林老师今日的时政观察一文中,指出了一点很必要反思的:为什么其他维权途径似乎都失效了,逼得这个女生不得不到微博上求援,用微博的围观去倒逼相关单位的重视。我们需要愤怒,愤怒的是为什么在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之后,酒店还可以敷衍了事,为什么众目睽睽之下我们的安全感却荡然无存。 而从另一个侧面,我觉得需要感谢新媒体、感谢微博。在大众麦克风的时代,技术赋予了个人以前未有过的发声权力,正是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网络传播之下,事件才得以曝光并在短期内得到海量的关注,公众舆论的压力和呼吁,倒逼着媒体进行深访、相关部门开始立案调查。前不久的山东疫苗事件、柳岩伴娘事件,学研都提到了对“乌合之众”的批评,但是在此次事件中,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网络舆论场中人们对正义、对公平、对安全生活的强烈诉求所做出的努力。现在又有沸沸扬扬的声音在传,事件会反转云云。但是我想说即使反转,那又怎样,新闻从来不仅仅是新闻,它不是一种形式上的过程或结果,它的价值正在于迫使我们关注眼下真实的社会人生。所以,每一份转发和评论的力量如星星之火,都值得褒奖。 “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为什么戳痛了我们的心! 三、我们何时能不做看客 与网络上现象级的“伸张正义”对照的是,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怯懦。此案件视频的一个细节中,可以看出端倪:女孩被撕扯头发时,酒店清洁工只是在一旁劝说,而前面路过的客人也只是犹豫围观。这种行为的背后存在着两种根深蒂固的陋习或者弊病,其中第一种便是不介入他人私事,这是典型的中国人行事风格,常言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帕森斯在阐述韦伯对新教伦理与儒家伦理的对比时说:“我们现代西方社会秩序的另一根本原则,是它在道德方面的‘普世主义’。如果没有这种‘普世主义’,就很难理解现代经济制度是怎样才能运转的。而为儒家伦理所接受和支持的整个中国社会结构是,凡私人关系范畴之外的各种关系,在道德上就都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普遍不愿意对这种关系承担道德义务。” 中国自古重视家庭、亲戚间人伦关系,这是乡土社会的生存法则。但是当城市化浪潮袭来,城市逐渐取代乡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正成为一种越来越广泛存在的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从彭宇案走来的“遇到老人摔倒扶不扶”,到“围观原配手撕小三”,在公共领域中我们似乎手足无措、进退失据。 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曾经刺激了一代的中国人,为民族国家的救亡图存而奋斗。现在新时代降临了,当克莱舍基宣扬着:“基于爱和正义,人们可以超越传统社会的种种限制,利用新的社会工具联结,展开集体行动”时,当格兰诺维特提出,基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信任的“社会资本”,正在成为国家发展的强大推力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勉励自己,要更勇敢、更积极地介入,而不再做一个看客。 “我们怎么能在人们的苦难面前,背过身去。”切·格瓦拉这样说过。“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为什么戳痛了我们的心! 四、女性:一座流泪的山峦 女性,又是女性,遭到了这样的待遇。我想说的第二种根深蒂固的陋习观念,便是对女性的非正常态度。“那些罪犯开着面包车,一般三四个人一组,上街寻找落单的女生,上去摔巴掌直接拖走,女生呼叫他就说你这个贱人什么的,让围观的人以为是小两口吵架,或女人骗钱被找到什么的。”为什么敢这么猖獗,因为在这片大地上很多人仍然觉得,男人打女人是天经地义的“管教”,是家务之事。新京报胡涵总结的是,女性要生存在一个随时被异性好友揩油、被陌生男人撕扯头发、被看客冷淡围观的世界里。这不得不令人反思。 我想起了两部片子,第一部是BBC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它记叙了发生在印度的一桩骇人听闻的轮奸案。2012年12月16日,印度女医学实习生乔蒂·辛格·潘迪于当晚八点三十分误上了一辆不在当班的公交车,之后在车上被六名男乘客用铁棒殴打并轮奸,腹部、肠子、生殖器受铁棒攻击均遭严重创伤,后被抛弃于荒地。13天后,乔蒂因抢救无效死亡。 片子播出后震惊了全世界,因为罪犯恬不知耻、毫无悔意的说辞,背后埋藏的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国家的文明病态。在印度这个自我标榜最自由民主、拥有最好的文化的国家中,妇女甚至都不被当成人,只是性的附属品。 另一部是《盲山》,以批判的眼光聚焦中国长期存在的人口拐卖问题。22岁的女大学生白春梅为谋生机,去山区采购中草药结果被拐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被卖给了40岁的农民黄德贵做老婆。她寻找机会逃跑,但不断遭到黄德贵的强暴和毒打,以及这个封闭山村人们的漠视。 据不乐观估计,未来的中国将有3000万光棍,其中农村光棍占相当大多数。而另一边,按照社会学家提出的“A女D男说”,届时又将有大量城市剩女出现。逼良为娼、拐卖妇女、农村买妻,如果对女性的轻蔑和歧视在这种社会问题的灰色利益链阴霾下得以发酵,那么人伦悲剧还会远吗?此次和颐酒店女生被袭事件,我看到的印象最深的一条评论便是:每个女性面前幽深的拐角,都可能是一座盲山。看过这部电影,或多或少都会不寒而栗。呵呵,哪里有同一个世界?转过一座山就是另一种人生……“ 大一的文学课堂上,老师曾让我们看两篇文章。一篇是柔石的作品《为奴隶的母亲》,讲述了被丈夫典到邻村地主秀才家当生儿子的工具的春宝娘的故事,看完我很难过,久久沉思。另一篇是当代散文家筱敏叙述俄国十二月革命党人妻子跟随革命流放、发配的《山峦》,其中有那么一段写道: 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极短,枢密院广场的落日惨红,如同一环火漆,永不启封地封存了轻盈的过去。从此,她们站到悲惨和苦难之中了。——到囚徒那里去!女性的爱,其最本质的激情是母性。于是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就让病弱者和受难者靠在她们肩头吧,她们的臂弯里,不是有一种浴雪的乔木在生长么? 当她们以永诀的伤恸吻别熟睡的幼子,以微笑排开威吓和阻挠,任由恐怖和厄运箭矢一样穿过她们身心,孑然跋涉数千俄里,来到她们的丈夫身边的时候,——爱情,还仅仅是一个花朝月夕的字眼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的进步,难道不应该从尊重他们伟大的母亲——女性,开始做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