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宋志平:企业的格局与能力(3)

发稿时间:2017-10-16 12:22:00 来源:财经界综合

 
整合力。做企业很重要的能力是能否把相关的资源整合起来,企业的发展不应只是有创造资源的能力,关键是有无整合资源的能力。中国建材重组了上千家民营企业,启动了内部深度管理整合,这一实践成果,荣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并被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其实在这些整合里最难的是精神和文化上的融入和认同。我常说,中国建材属于移民企业,先天有一定包容性,同时也有文化认同,我们进行了深入宣贯。去年基于多年的整合经验,我们顺利完成了原中建材和原中材的重组,重组后企业实力大增,今年9月两家H股上市公司又顺利启动了“复兴号”重组。两材的重组效应远超预期,实现了1+1>2的效果,企业效益大幅提升,重组元年2016年利润同比增长35%,今年前8个月利润同比增长98%。中国建材就是这样一路整合过来,整合以后还要进行内部再整合,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
 
创新力。对企业来说,竞争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是由创新力决定的。一个企业从表面上看只是一组数字,如销售收入、利润等,再往里看,就是技术专长,也就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如果不能持续地创新,企业再大也没有竞争力,在成长中遇到巨大风险就会轰然倒塌,更不可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做到凡事比别人高一招、先一步。我常给大家讲,看中国建材,不光要看到它的实力,更要看到它的能力,尤其是它的创新能力。中国建材拥有26家国家级科研院所、3.8万名科技工作者、9000多项专利,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支撑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比如我国水泥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已经从过去的“跟跑、并跑”进入现在的“领跑”阶段,靠的就是我们的创新。过去一条日产5000吨的水泥生产线需2500人,后来通过创新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逐渐减到1000人、500人、200人,现在我们的全智能水泥生产线仅需50人。再比如我们的石膏板,过去每平方米煤耗2.2公斤、电耗1.2度、使用石膏11公斤,现在每平方米煤耗0.49公斤、电耗0.4度、使用石膏7公斤,虽然每平方米售价从过去12元降至现在5~6元,但还有很好的盈利。我们还大力培育发展光电玻璃、玻璃纤维、碳纤维、高分子膜材料、石墨基碳材料、人工晶体和特种工业陶瓷等十大高科技新材料,这些业务在技术领域已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有些业务规模上已居于世界第一。创新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的创新力强不强决定了企业的未来。
 
承压力。做企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长期坚守,要耐受住各种困苦,有时候常常拼到最后才会出现转机,也可以叫定力。企业会不停地遇到难题,关键要看遇到各种坎坷、各种灾难以后,企业能不能挺过来,优秀的企业要有很强的承压力。马云、马化腾、任正非、柳传志等企业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遇到过非常大的困难和危机。面对困难要有平常心,我常讲,你困难大家都困难,困难不是哪家企业独有的,可能人家比你困难还大;任何困难都会过去,要用发展眼光看问题,不要被困难吓倒;面对困难要主动作为,不要怨天尤人。我做企业也遇到过很多问题和困难,当年接北新建材、中新集团都是非常困难的企业,后来都实现了绝地反击、强势起飞。所以我一直主张以积极正面的心态面对问题和困难。还有企业做一项业务需要10年左右才算熟悉,20年左右才算巩固,30年左右才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这期间也会遇到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如果放弃了,中国建材今天不会有6个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一。无论是攻坚克难,还是坚守产业,都需要超强的承压力。
 
复原力。是指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和企业受到打击后的恢复和再生能力。企业有时会被击倒,能否再爬起来?企业有时受了致命伤,能否自我恢复?这也往往是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成百家老店的关键。纵观许多企业成长过程中,都有过风险,或都走过麦城,但有的企业就一蹶不振轰然倒下了,有些企业却置于死地而后生,有着超强的复原力。风险是客观的,企业不可能不遇到,而有没有抵御的能力,有没有免疫力、复原力很重要。特别是大企业,因为你承载着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国建材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H股股票从39块钱掉到1.5元,一些投机的基金对我们恶意做空,但我们不为所动,而是全力做好企业内部业务深度整合,外面雷声隆隆,里面书声朗朗,成了一道风景线。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好转,我们企业也创出了优异的成绩,最终熬过了寒冬。企业要把风险和困难当作成长的过程,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用我们的生命力和赋予企业的希望来渡过难关,这是企业最重要的特质。

责任编辑:夏晨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