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人人都在发微信,那么短信会消亡么

发稿时间:2017-04-22 12:27:31 来源:财经界综合

当我们在讨论短信之时,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市场是可以一分为二的:至少在企业短信层面,还留有变革的空间。

你有多长时间没发短信了?

近年来,随着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兴起,短信发送量急剧减少。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2年中国手机用户共发送9000亿条短信,是中国短信数量的高峰,此后就开始逐年下降,到2016年,短信总量已降至6671亿条。关于短信消亡的言论已越来越多地出现。

如果我们把1992年加拿大工程师 Neil Papworth 用电脑发出的第一条短信当成一个标志性事件,那么短信起码也有25年的历史了。从最初只能发文字,到后来可以发语音短信、彩信,短信也不是没有过自我升级,只是由于资费昂贵,彩信和语音短信始终无法成为主流。

最初,短信的火爆和手机的出现有关。2012年 ,Matti Makkonen 在接受BBC采访时曾说过:“在我看来,短信业务的真正发端,是从诺基亚发布第一款方便输入的手机开始的。” 他指的是诺基亚在1994年推出的Nokia 2010。

而现在,短信受到冲击,也是因为手机。短短几十年间,智能手机等手机早已替代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成为市场主流,同时也带来了五花八门的应用,这其中就包含微信之类的即时通讯软件。

短信第一次受到即时通讯软件的冲击其实早在2010年,Kik Messenger登录iOS和Android平台。这是一款智能手机上的免费软件,上线15天就获得了100万的登录用户。Kik Messenger通过扫描通讯录添加好友,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对话,相当于免费短信。这一功能吸引了不少短信用户,到 2010年底,PingChat、WhatsApp等类似应用也迅速崛起。

但在中国,或许2011年腾讯推出的微信才是压垮短信的最后一根稻草。2013年7月,微信的国内用户已经超过4亿。也是在那个时间前后,短信发送量开始逐年下降。

那么,短信真的就要消失了吗?

当我们在讨论短信之时,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市场是可以一分为二的:一部分是个人短信,一部分是企业短信。两者几乎同时出现,发展曲线却截然不同:个人短信从2012年左右开始逐年下滑,企业短信却一直保持只升不降的姿态——每年增速仍然在40%左右。

一般来说,个人短信只需要通过运营商发送;而企业短信需要通过一个短信通道商,再经过运营商,才能发送。2013年左右,整个企业短信市场非常混乱,垃圾短信很多,相关部门做了整治后,整个市场经历了一个良性且快速的发展,2015年企业短信市场总计发了4000亿条信息,2016年则是6000亿条,几乎没有营销短信。

甚至仍有公司在短信行业创业,它们将其升级为“智能短信”。以深圳小源科技为例,他们是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将最终送达的文本改为类似微信公众号的卡片短信,使用户在收取短信之后可以跳转到相关服务。

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小源科技创始人段雨洛提出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观点。他认为,从技术角度来看,短信是纯管道概念,微信是云管端概念,没有客户端。如果短信想要变成可互动的方式,就绕不过端版块的补齐——要么自己做App,要么和手机操作系统合作。而小源采取的方案就是第二种。

本质上,微信和短信的区别在于手机号码和微信号码的区别。“手机号码的核心是实名制,它的回复具有法律效益。”段雨洛以物业公司为例,比如物业公司需要用户投票,通过公众号,他们其实很难互动,因为关注公众号的人并非实名,而如果用户要绑定账号,企业也需要将核心数据与微信打通。这种情况下,短信反而是更好的沟通方式。

但这种模式无疑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因为上游需要对接银行、航空公司等客户,下游还需要与App,甚至手机厂商打通。目前行业里做得比较大的公司其实不多,小源作为最早创业的一家,也只是覆盖了市场上大部分的安卓机型,与苹果的合作则相对较难。

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一点——短信还没有到消亡的时候。至少在企业短信这一部分,仍有公司在探索新的模式。

责任编辑:夏晨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