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与“新中产”如影随形的高频词是“焦虑”,而当“新中产”与“教育”叠加在一起时,这份焦虑味儿则更浓。 孩子已取代房子,成为新中产家庭的最大负担。 年入60万竟撑不起孩子的教育?! “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支出最少20万!” 9月开学伊始,王静说道。她是一位新中产妈妈,年入60万的外企女高管。 “养孩子最大的开销是教育,在教育经费面前,其他吃喝拉撒费用都可以忽略不计。”坐在台下的王静感到心惊胆战。 她边听边盘算,自己的女儿刚上某国际小学一年级,如果走国际教育,支出只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王静内心焦虑,但别无选择。 其实,这只是新中产家庭的一个缩影。 汇丰银行2017年公布的《教育的价值:登高望远》全球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支出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香港的平均教育支出高达132161美元,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中国大陆42892美元位列第五。 为了让孩子赢在“抢跑”线,新中产父母不惜做出个人牺牲,负担起孩子的学费、课外补习、兴趣班、游学费,还得为孩子将来出国做准备。调查报告中74%的中国家长准备为孩子的成功而减少休假、放弃个人爱好等。 放弃自我,年入60万,就能撑起孩子的教育吗? 也许你现在年入60万可以撑得起。但教育是至少需要15年的攻坚战,你能保证连续15年这些年都有稳定收入供养孩子吗?且15年支撑下来的仅仅是高中毕业而已,出国留学还没开始呢。 也许你会说:“私立学校当然贵了,公立免费或许能省点钱!”但你不可忽视公立的入场券是学区房以及数不尽的辅导班。 为什么中产父母拼尽全力也要给孩子创造最优质的教育环境?其实他们只是希望孩子可以少一些搏杀,不至于活得像自己一样辛苦。 正如龙应台对儿子的希冀:“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此外,父母表面是为教育而焦虑,实际上是在为阶层固化和阶级下滑焦虑,大部分孩子长大后很难超越自己父母所在的阶层,因为在涉及权力和利益的交换中,中产上升通道极其狭窄,但下滑的通道始终是敞开的。 巩固现有阶层地位,只能靠教育。新中产家庭别无选择。 “教育焦虑”的底色——财富焦虑 新中产二代教育焦虑的背后,是财富焦虑在作祟。 一方面,新中产没有富裕到可以自由配置优质资源,但他们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和富裕阶层并没有区别。同时对于自身财富也有很大不确定性及安全感缺失。 为了孩子不活在教育鄙视链上,不会阶级下滑而努力挣钱。他们不敢为了情怀辞职,不敢做一些高收益的投资,怕市场不稳定孩子教育经费缩水。 汇丰银行的《教育的价值:登高望远》报告中,55%的家长使用一般储蓄、投资为子女提供额外的教育费用。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传统理财跑不赢通胀,股市动荡不安,房子涨幅变慢,野蛮致富时代落幕。 新中产家庭的教育焦虑,到底月入多少才能填满?如何让教育经费增值,成了最大的问题。 专业化投资时代成为专家不如选择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