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花药满田:徐州五毒菜传统节日以及民间传说

发稿时间:2018-05-29 18:46:45 来源:未知

花药满田:徐州五毒菜传统节日以及民间传说

五毒菜,传统节日食俗之一。端阳,一向被看作是一年中的主要节日之一。周处《风土记》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古代称夏季为“朱明”,意为阳光灿烂,一片通红。过去,在南京流传“端阳十二红”的说法,用红色(或近于红色的黄、橙色)的花卉、水果、菜肴作为在这一节日里人们欣赏、品味的物品,以烘托端阳的节日气氛,显示它的特色。“端阳十二红”是:雄黄酒、黄鱼、咸鸭蛋、火腿、油爆虾、烧鸭、苋菜、玫瑰砂(糖)、月季花、石榴花、樱桃、枇杷。旧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老北京人习惯俗称为五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初"同义,"五"、"午"相通,按地支顺推算,五月为"午"月,故初五日作"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亦称"端阳"。

徐州五毒菜

徐州辛辣类五毒菜就是南楚饮食文化的传承。《荆楚岁时记》:"过年食春饼、萝卜与五辛春盘。"后者,就是徐州人所说的五毒菜。南楚五辛春盘内容为:葱、蒜苗、椒(花椒)、姜、芥和合而成,是春节所食的佐品,均以辛辣为主。辛,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食辛五味祛五脏陈积"瘴"气,以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康。此菜传播到徐州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灭掉宋国,徐州被占领为楚地。第二阶段是从楚国大将项族封地的项城(今河南项城)传至徐州。显然,后期与项羽、项梁、项伯、项庄有关。
 
眼下,随着改革开放春风,饮食文化交流亦飞速发展。川辣被徐州人接受,东楚淮扬菜亦被接纳。如今,徐州饮食文化要瞄准主流,通过开发彭祖与楚文化饮食,挖掘与推陈出新,打造徐州特色的菜品与地方风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政府牵头,组织一个由专家、学者、厨师相结合的研究班子,从而实验出徐州品牌的宴席与菜点来。当然,所研究出来的菜点,无论在酸、甜、苦、辣、咸、香、脆、麻、硬、软,乃至色、香、味、形、意、养、器等方面,都要达到殊胜境界才行。

节日食品

端午应节食品是粽子,一般是小枣粽子,蘸白糖吃。时令鲜品是樱桃、桑椹。糕点铺卖一种用模子刻出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图案的桃酥式的圆糕点,叫"五毒饼"。人们以这些时鲜和应节糕点用来上供或互相送礼。

民间传说

北京人俗谓"善正月,恶五月"。因五月气候温热,易生病毒瘟疫,故用天师符和钟馗像来镇宅、驱避"邪祟"。清人柴桑《燕京记》云:"(端午)前数日,肆间用黄纸盖朱印,或绘天师、钟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购而粘门上,以逐祟恶。"从五月初一起,各家还将菖蒲、艾草插在门的两旁,一曰"蒲剑",一曰"艾虎",也为辟邪驱瘟。为辟邪,京城端午时,人们还纷纷买蒲鞋穿上过节。
 
端午节还有"扔灾"一说。节前,手巧的妇女以五彩绫罗制成小虎、葫芦、樱桃、桑椹、瓜豆、葱、蒜形状,用彩线串起来,五月初一那天系于小儿的钗头或背上、胸前;小姑娘还用硬纸条叠成菱形"粽子",缠上五彩丝线,戴在身上,通称"葫芦"、"续命缕"。到了五月初五午时之后摘下来,连同贴在门楣上的剪纸葫芦揭下来,一起仍到门外,叫"扔灾"。节日期间,人们还要饮黄酒,在小孩头上用雄黄画一"王"字,有的还用雄黄涂小孩的耳鼻孔,说是夏日能避蜈蚣等毒虫钻到耳鼻孔中去。
 
夏季是虫类最为活跃的时期,在端阳这一天,人们开展驱邪消毒的活动,如用艾叶烟熏、用雄黄水挥洒等,以消除蜈蚣、蝎子、蜘蛛等所谓“五毒”的害虫。陈作霖《金陵物产风土志》说:“端阳有‘五毒菜’:韭菜、茭菜、黑干(酱油豆腐干)、银鱼、虾米也。”吃了这种菜,象征性地消灭害人虫,这反映了当时人们一种朴素的环保意识。

责任编辑:夏晨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