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就评价说,这次在阿根廷,除了中美元首会晤外,中美双方没有安排任何其他正式会晤,这表明两位最高领导人的个人感情和博弈,已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两国关系。 这是中美外交的一个重大而深远的变化。 如果从3月22日算起,整个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根据见诸媒体的报道,中美最高领导人共通了两次电话,G20期间又在阿根廷举行了一次正式会晤。 每一次接触,都是在关键节点;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出手,都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避免了中美经贸谈判的完全脱轨,也为陷入僵局的双方团队指明了新的方向。 这或许是为什么双方经贸团队这次没有在华盛顿或北京举行会谈,而是直接来到阿根廷的重要原因。 当然,领导人更多是确定原则、指明方向,具体磋商还需要谈判团队的落实。中国坚定捍卫核心利益不容置疑,但也在一些具体举措上,采取了非常灵活的措施。 消息人士就向牛弹琴透露,针对美国提出的53项所谓“结构性问题”,中方细分为142个小项,并根据中国体制、法律法规和深化改革开放等,大体划分为可相向而行类、可协商类和不可接受三大类。 美方不切实际的要求,必须毫无犹豫地顶回去;但有些合理关切,也不妨积极予以解决。比如,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扩大进口,其实也有助于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并有助于国内竞争市场的形成。 当然,来而不往非礼也,消息人士透露,中方也向美国提出了自己的严正关切,尤其是一些美方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美方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这就是双赢。 谈判是妥协的艺术,在过去大半年时间中,双方应该不乏拍桌子瞪眼睛拂袖而去的场景,但最终,要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还是要平等互利、相互尊重。 12月1日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肯定是更艰苦的具体谈判。 信号三,平常心看待新变化,办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回顾过去大半年时间,总有一种感觉,美国的打法就如同拳击一样,咄咄逼人,不断加码;中国则似乎是太极拳,以柔克刚,柔弱胜刚强。 尤其是最近这两个月,与美国密集释放各种声音不同,中方似乎进入了某种静默期,感觉越来越淡定从容。 这就对了。 这是一场贸易战不假,但更是一场舆论战和心理战。中美的实力对比,决定了没有一方具有完胜的能力。而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应对的智慧,肯定就斗不过美国步步紧逼的“交易的艺术”。 很简单,美国在磨刀霍霍,中方如果惊慌失措,不正中对方下怀? 所以,我们看到, 贸易战至今,中方既没有因为对方的霸凌冒犯而失去理智,更没有因史无前例的贸易战规模而惊慌失措。 道理也很简单,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不假,对中国来说,搞好对美关系也确实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 事实上,在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的同时,中国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开放事宜。一年内四次主动降低关税,首届上海进博会上万商云集,就充分显现了中国的开放决心和市场魅力。在世界银行最新《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排名较前一年一举上升了32位,让世界刮目相看。 中国已经不是40年前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任何国家都不想失去、也无可替代的庞大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条、便利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这是我们应对贸易战的最大底气。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让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扎扎实实的获得感。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中国何惧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