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财经 | 证券 | 经济 | 基金 | 能源 | 科技 | 宏观 | 房产 | 期货 | 理财 | 汽车 | 配资 | 黄金 | 法治 | 原创 | 头条
被误解的股权众筹不能一味唱衰,需要的是自律和监管

发稿时间:2016-06-20 10:17:14 来源:财经界

最近几年,股权投资越来越受到投资者青睐,各类众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过快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尤其是最近相继出现的负面新闻,让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对股权众筹的信任,甚至出现了一些唱衰众筹的声音。

近日,在一场行业论坛上,股权众筹平台投壶网CEO赵妍昱悲观的说,“面对着不确定的法律环境以及孱弱的行业力量,中国式的股权众筹随时都有倾覆之危,”并且引用了盈灿咨询发布的《2016年4月众筹行业报告》中“今年前四个月全国倒闭的股权众筹平台就达43家,超过去年全年”的数据,来证明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正在股权众筹行业发生。

但在全国股权众筹平台大量倒闭的同时,是小米和阿里巴巴旗下的娱乐宝纷纷表示要加入这场游戏。6月12日,小米在陆家嘴论坛上透露近期将上线互联网股权投融资平台“米筹金服”,首席执行官由原上海市金融办市场处副处长赵明辉出任。同天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阿里影业副总裁、娱乐宝总经理俞巍宣布,“下半年里,娱乐宝会推出公募股权众筹,成为真正让所有的片方都可以获得融资的平台。”

在巨头涌入的同时,根据盈灿咨询的最新统计显示,截止2016年5月,全国有350个众筹平台在正常运营中,年初是283家,新增平台数远大于倒闭平台数。至于倒闭的平台就真的是“良币”吗?其实也未必,盈灿咨询行业研究员陈挚说,“倒闭的必然不是好平台,很多平台还没想清楚就做,发布的项目没人投资,或者自己手上有几个资源就做,资源用完了自然就没了延续性。”

股权众筹平台的不断新增和巨头的不断加入,恰恰说明了行业的希望和潜力无限。但投资考虑的无非就是预期收益和潜在风险,现在的股权众筹一方面是投资人的退出无门,另一方面是融资项目、众筹平台各个环节都透露着巨大的风险,难免让人心有疑虑。

股权众筹项目为投资人赚钱的案例并非没有,聚募众筹平台上的PP基金项目在融到第一笔资金后,在2015年8月底,以3倍估值退出;天使客平台上的积木旅行项目也以8个月5倍回报的成绩完整退出了。通过投资人之间的股份转让也有不少投资人获得收益,根据某众筹平台工作人员透露,最高已经有12倍的超额收益被投资人收入囊中。这是投资人确实拿到钱的案例,其他项目获得下一轮融资、投资人获得账面收益的案例就更多了。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目前有多少项目让投资人赚到了钱,而在于股权投资本身就不是一个赚快钱的方式。看过往机构募资的基金周期一般是8+2、7+3、5+2,也就是投资项目需要保证5年内可退出,以给投资人分红。根据一位著名天使投资人过往投资回顾,创业项目平均7年上市,股权投资是很需要耐心的。而目2011年众筹开始进入中国,2013年国内正式诞生第一例股权众筹案例,距今不过3年的时间,在这个时候就开始追问股权众筹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本身就是一种不成熟的投资心态。怎么能在期待股权投资有超额投资回报的同时,奢望在极短的时间内落袋为安?

责任编辑:夏晨风

新浪微博      财经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