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银行从业者引发了一场关于银行退居“二线”管理人员的热议。这一群体,特别是在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和农商银行中广泛存在,因其高绩效和相对低责任而备受关注。银行行长凌晓的经验揭示了为何这个群体备受羡慕嫉妒恨。
一、银行退居“二线”群体的独特地位:
1. 工资待遇平等:
这个群体的工资水平与现职相同,这在银行内部引发了不满,尤其是对基层员工而言,他们的辛苦工作与退居“二线”人员的薪酬一致。
2. 低责任高绩效:
虽然绩效薪酬只有现职的70-80%,但退居“二线”人员免受责任和压力之苦。现职的高管面临经营和风险压力,而退居“二线”人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享受较轻松的工作环境。
3. 自由灵活的工作时间:
高管通常没有自由支配时间,而退居“二线”人员可以自由掌控自己的工作时间,有的甚至可以不上班。
二、退居“二线”人员的背后:
虽然让人羡慕,但这一群体的高绩效与低责任也有其背后的原因和合理性。
1. 制度管理需要:
银行引入这一制度是为了年轻化管理队伍,给年轻人更多发展机会。这是为了避免年轻人晋升受限,造成管理层断层。
2. 管理层贡献:
大多数退居“二线”人员通过多年的贡献和努力走上领导岗位,他们的管理经验和业务成绩为银行做出了贡献,这使得他们享有一定的福利。
3. 平衡问题:
退出管理岗位是为了年轻人提供更多机会,但如果退居“二线”的规模过大,会侵犯基层员工和现职人员的利益,因为这会导致绩效收入下降。
管理退居“二线”人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应该采取集中管理、集中使用的方式,让他们发挥经验和智慧,为银行创造更多价值,而不是放任他们不管,浪费资源。他们可以参与服务检查、专项调查、干部考核、业务督导、产品调研、提出新业务建议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确保年轻人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平衡,应该综合考虑管理层贡献、年轻人的机会和基层员工的权益,以实现银行内部的和谐发展。银行退居“二线”人员的现状虽然引发了争议,但从多个角度看,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应该在合适的框架下加以管理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