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不平等是金融不够深化的主因。很多人将普惠金融的借款客户或者借款企业的债权,称为“次级人群或者次级债”,这是一种可怕的藐视。整个中国有央行信用报告的人才3亿2千万,除此之外近乎10亿的人群称之为”次级人群”是非常不公平的。中国跟美国不一样,美国的次级贷是将贷款发给那些明明金融体系都证明其还不上钱的人,而中国的所谓”次级人群”压根儿就没有被中国的金融体系所引入,是因为中国金融的不发达,这是亏欠了那些暂时未被承认的有价值人群。这些人群恰恰是我们发展普惠金融小额信贷(microcredit)的有效客户。所以,我在很多场合说,我们的责任就是探索这部分人的风险定价,但是,将这些人看作是”次级人群”是一种非常骄横的盲目。 这些人和企业属于边缘地带。但我欣慰地看到,中国最重要的金融创新,都是从所谓的边缘地带发动的。比方说,金融机构一般都是围绕着大企业和富人转的,他们属于高频接触客户,相反,小企业和普通人在这些机构眼里不创造价值,一个有趣的历史案例是,银行曾商量取消100元以下的账户(对账户里面的存款在100元以下的客户收取更高的手续费,来迫使其消亡),因为这些客户是低频接触客户(low—touch),不需要打理他们。但是,fintech的进步让屌丝逆袭了,余额包、微信支付、互联网金融理财让普通用户变成了高频接触的用户(high-touch),他们不再是被取消的命运,而是决定金融方向的力量。金融第一次不是依据客户的资金量,而是根据客户的数量、客户的画像、客户的场景互动来判断其商业模式价值。这大大降低了过去金字塔结构下的不平等。是的,金融服务公司的用户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这么值钱。 几年前,如果想获得较高的理财收益,只有去银行,但银行的理财门槛至少是50万,很多人望而兴叹,不得不到股市里面赌一把。但是,随着普惠金融的数字化,大数据风控的不断进步,普惠资产端的效率带动线上资金端的收益,不需要设立那么高的门槛,现在互联网金融是1元起投,大大降低了金融理财的不平等。 不久前出台的《网贷管理办法》,尤其是对资产端“大单模式”的否定,其本质就是鼓励小额借贷的普惠模式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力量能够获得持续的方式,降低金融不平等。这恰恰是小牛一贯坚持的模式,可谓和监管路数不谋而合。用互联网的方式撮合两部分被不平等对待的人们:一部分是那些小额投资者,一部分是那些小额借款者。小牛资本旗下的小牛金服就是这么一个角色。 从边缘地带慢慢发动的金融革命,未来十年将会动摇建立在特许权经营上的金融陈旧体系,这些边缘地带的客户将建立自己的信用记录,它们迟早将和官方体系对接。我们需要做的是,做好风控和反欺诈,让这个过程更快速更稳定地到来。帮助我们的普惠金融的投资者能够理智地享受到中等风险下的中等受益,能够帮助我们普惠金融的借款者有尊严地借到钱,我们对他们的生意提供意见和建议。 我特别喜爱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姆士.斯科特的著作,他的《逃避统治的艺术》对我的启发是,逃离一个陈旧的秩序是容易的,被一个陈旧的秩序忽略是容易的,但如何被一个灵活的开放的秩序所接纳是难的。就像迪顿教授致力于消除国家贫困一样,我们作为企业家也有责任消除金融上的贫困、社会资本和社会价值上的贫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