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以来,地产爸爸们的新闻不断:碧桂园在2019年1-5月拿地面积和拿地金额都独占鳌头;世茂并购频频,大动作不断;地产二代接班潮来临,他们的逐步崛起,正在为传统房地产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作为和地产紧密相关的酒店产业,也许重构新版图的时代已经到来! Chapter 1 碧桂园658亿元“地王”的幕后布局 根据中指研究院近期数据分析,2019年1-5月,从拿地面积来看,碧桂园、绿地、新城拿地面积位列前三。2019年1-5月,碧桂园拿地力度持续加码,以1980万平方米占据榜单首位;绿地和新城分别以1563和1106万平方米拿地总面积登上面积榜第二、三位。2019年1-5月,TOP10房企拿地总面积10088万平方米,占TOP 100房企拿地面积的42.0%,拿地规模持续加强。
而从拿地金额来看,碧桂园、融创、新城占据榜单前三位。碧桂园5月拿地发力,1-5月累计拿地658亿元,占据拿地榜榜首; TOP10企业1-5月拿地总额4148亿元,占TOP100企业的35.8%,龙头房企获取土地资源优势不减,行业集中度明显。
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土拍市场持续回暖,5月部分房企高溢价补充土地。土地市场自2019年3月后,逐渐回暖。5月房企拿地积极性持续加强,部分房企补仓意愿强烈,高溢价补充土储。5月,龙湖、绿地、等企业拿地环比增长均超100%。以碧桂园为例,15日,碧桂园经过453轮竞拍以14.5亿元获得扬州一商住用地,溢价率103.06%。 5个月花了658亿元,碧桂园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地王”。除了建房子,碧桂园拿这么多地未来将用来干什么?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也值得行业思考。 在今年年初的碧桂园 2019 年度会议上,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说,未来,碧桂园的三个重点是:地产、农业、机器人。 一切都在布局中。地产依然是碧桂园的核心业务,只是相对于传统地产的商业模式,碧桂园正在逐步变化,特别在文旅地产版块,今年以来更是动作不断。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跨界转型寻求新增长点成为房企的必经之路。消费升级下,文旅融合已成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房企布局文旅产业,抢占各线城市的稀缺资源。早在去年8月,碧桂园就将旗下购物中心、社区商业等6大业务进行整合,成立文商旅集团。今年以来,碧桂园文商旅集团更是设立了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及广州6个区域。 碧桂园文商旅融合的模式实际上就是文旅地产,目前大的文旅项目都有商业的,酒店是文旅项目的一个重要版块,这种模式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碧桂园·凤凰城,布局贵州省贵阳东面,占地约9750余亩,总建筑面积超千万方,是碧桂园27年匠心打造而成的集度假、休闲、娱乐、康养、教育、生活为一体的文旅度假综合大城。其中,约14万方酒店的体量规划,包含多所五星级度假酒店、商务酒店及特色的精品民宿等精致居住场所。 Chapter 2 世茂成“并购王”的真实意图 有的靠拿地布局未来商业,有的则靠并购来开展自己新的商业版图,世茂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6月5日晚间,广州粤泰集团公告,将旗下淮南公园天鹅湾项目80%股权和淮南洞山天鹅湾项目20%股权转让予世茂房地产,总交易对价约8.4亿元。 这已是今年3月份以来世茂的第8次并购。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世茂已先后完成对包括泰禾、明发、万通、粤泰11个项目的收购,累计斥资约126.8亿元。其中对泰禾集团项目的收购就达7个,交易对价约为77亿。 去年销售超1700亿以及充裕的现金,是世茂发力并购的底气。在今年3月27日的业绩会上,世茂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许世坛曾明确表示,会继续加大并购力度;2019年销售目标2100亿元,有望重回国内房企前十。(注:2018年排在第11位) 一系列并购背后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许世坛认为,目前是房企并购的好时机,在偿债高峰期诸多企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而世茂的优势在于较低的融资成本和充裕的现金。 数据显示,世茂房地产的净负债率连续7年保持60%以下的水平;同时,融资成本也保持在业内的低水平,2018年融资成本为5.8%,连续4年保持在6.00%以下。2018年,世茂实现回款额1374亿元,同比大涨70.4%,回款率为78%,也为今年大量的收并购提供了充裕的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