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充长期资金,同时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从中期借贷便利(MLF)到全面降准,央行一直注重货币供应量调节,投放基础货币。在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房地产风险明显暴露情况下,加大力度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并支持实体经济,实现跨周期调节和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是降准而不是降息?实际上是央行盯住货币供应量而还是利率的策略选择问题。盯住货币供应量是逆周期调节,间接传导和影响利率;而盯住利率是顺周期调节,最大问题是利率对经济产生作用存在时间滞后性,同时因为是顺周期调节,为了使利率维持在特定的水平,容易形成货币供应的周期性宽松和紧缩。
从目前来看,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健取向框架不变的约束下,央行势必盯紧货币供应量,以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操作目标,有利于更好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既可以弥补MLF等公开市场操作在经济和商业下行周期、货币流动速度下降时带来的局限性,又可以较好发挥量、价、预期管理三重调节的功效,有利于保持宏观稳定,避免经济大的起落。
相对来说,降准比较温和,降息在目前阶段的可行性和效果可能会弱一些。一是有可能突破稳健取向框架,或给人以大水漫灌的观感。二是操作利率进行顺周期调节存在可测、可控上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加剧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
总体来看,为了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同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央行货币政策易松难紧,还是有充足的空间和工具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考虑到我国间接融资比重较高,宏观杠杆率也较高,未来通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可以边际降低货币政策变动带来的经济波动和货币需求波动影响。(财富中文网)
作者张鹏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财富管理资深人士,清华大学MBA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