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的众多地产公司中脱颖而出,成为融创、世茂等龙头企业,他们的战略、经营管理、营销策略、产品能力都不怎么样,但这都是中国大陆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也是房地产企业在此次产业重组中面临资金周转困难的根本原因。世茂集团自然要表现得比较镇定,证明公司对自己的信任,而网上流传的“深坑酒店”,或许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市场对公司的信心能否保持,归根结底取决于公司本身的流动性。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媒体传言称网上流传的22.5亿转让“深坑酒店”的消息是假的,之前因为信托计划提前到期、出售项目股权和出售土地而引起业界热议的世茂,又一次成为了热门话题。不管网上对世茂集团的传言有多假,有多假,有多假,有多假,有多假,有多假,有多假,有多假,有多假,有多假,有多假,有多大,有多大,有多大,有多大,有多大,有多大,有多大,有多大,有多大,有多大,有多大,有多大。
世茂集团是地产行业百强中的佼佼者,一直以来都是以稳定的企业形象示人,公司的现金储备和流动性都很好,再加上福晟集团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陷入了困境。所以,我曾经把它和龙湖,碧桂园,融创这些属于低流动性风险的私人地产公司。
但融创在上半年大量收购土地和收购所耗费的大量现金,使得它在经历了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低迷之后,很快就进入了自救的状态,即便最近对外宣布账面资金1600亿存量足够一年内的偿债与项目开发所需时,仍然无法解除市场对其流动性安全的疑虑。而在去年下半年,由于楼市低迷,各地政府加大了对预售款的监管力度,世茂突然被降级,世茂和中诚信托之间的一系列纠纷,也让世茂面临着流动性危机。
世茂集团目前的对外债务为1200亿元,其中包括44亿美元的境内外债务,以及在2022年到期的海外融资。世茂和中诚信托之间的债务纠纷,其实就是一场表面上的债务纠纷,只是世茂的一家项目公司,在这件事情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事实上,在以往的高周转模式下,依靠规模扩张,获取更好的资源来支撑自己的发展,高杠杆、高负债已经被各大地产公司利用到了极致,在追求可持续资金和不断扩张的同时,永续债、公开债、夹层融资等表外负债,就成为房企追逐规模增长路上的标配,并成为行业政策调控力度加大和市场反转之后触发企业流动性困境的爆点。
事实上,无论是融创还是世茂,都是中国最大的地产公司,他们的战略、管理、市场策略、产品,都是中国市场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房地产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万科的老总郁亮称之为“钢铁时代”的原因。
随着“黑铁时代”的来临,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增速将会受到天花板和地价的影响,结构调整甚至是公共产权和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结构性分化,以及被逼着去杠杆、降负债的缩表压力。而以往的各种债务,都是在杠杆基础上增加的,这也是导致房地产市场流动性危机的导火索。
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地产公司都在努力拯救自己的资产。融创迅速变卖资产,两次超低价融资,大股东无偿资助,停止资本性支出,减少管理费用,这一系列的动作堪称经典,而最近一段时间网上流传的4.1折大促销,更是彰显了融创的决心和决心。
只有生存下来,他们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而保持市场对他们的信任,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基础。如果市场对公司失去了信心,那么公司就会陷入“负债漩涡”,到那时,公司不仅会失去自保的能力,还会失去出售房屋、出售资产的机会。恒大现在采用现房出售,是因为市场信誉为零,不得不如此,公司想要自救,无疑会变得更加困难。
当前仅靠宏观调控还远远不够,行业和企业的信心复苏是真正的复苏。而行业和公司的信心能否复苏,也取决于行业和公司的流动性,这是目前房地产和地产行业所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房地产市场在第一季度出现了大规模的下跌,并且房地产的销售收入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这说明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并没有因为政策的升温而有所好转。
从世茂的业绩来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有了很大的下滑。其中,十月份的销量为203.4亿元,比上年下降了32%;十一月的合同销售额为160.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9%;十二月的合同销售额为112.2亿元,同比下降到70%。一月份未审销售75.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2.49%。在评级下调,债务压力大的情况下,想要迅速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不可能的,所以,世茂的选择就只有一个。
世茂集团自然要表现得比较镇定,证明公司对自己的信任,而网上流传的“深坑酒店”,或许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市场对公司的信心能否保持,归根结底取决于公司本身的流动性。很明显,在这个时候,想要卖掉劣质资产变得更加困难,而能否利用高质量的资产来交换流动资金,则成为公司决策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