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美国工商界笼罩在债务不断累积的阴影下。
国债规模超过34万亿美元,令商界深感忧虑,恐其引发更严重的财政赤字浪潮,犹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尽管美国债务问题日益严峻,但政界对此并不显得焦虑。
现任总统拜登和热衷于竞选的特朗普,似乎都未曾深思如何有效管理国家债务。
政府面临的压力,外界普遍认为通过削减社会保障开支和医保能有所缓解。
这种建议似乎借鉴了《纸牌屋》中总统弗兰克减少社会保障以扩大政府盈余的策略。
这种方法是否真的有效,还有待观察和探讨。
多年来,美国各界普遍认为,政府的国债规模不断攀升,实则是受到上述两项开支的沉重拖累。
这一观点反映了政府财政状况的严峻现实,也凸显了调整开支结构的紧迫性。
显而易见,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降低赤字和减少债务方面,都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和策略。
他们似乎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持有同样的困惑,这无疑让我们对美国的未来感到担忧。
本届美国政府似乎又陷入了借款的循环。
据悉,基于美国内部的财政数据,政府正在积极筹备下一轮的公共债务融资,这无疑给财政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美国人一直坚信他们能够轻松借款。
对于每年的开销和累积的利息,美国政府持乐观态度,坚信只要每年及时采取措施限制赤字,问题就不会变得严重。
国债,即通过公开交易和流通的债券形式进行借款,其本质在于广泛吸引投资者。
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美国人还是外国人,均可持有这种债券,共同参与国家的借贷活动。
将资金出借给美国政府,其核心在于对美国社会的稳固运行的信赖。
这信任不仅来源于美国现有的繁荣,更源自对未来偿还能力的坚定信心。
简而言之,借款给美国,即是对其稳定与未来的双重认可。
外国持有的债券,实际上代表了外国资本流入债务国的经济体系。
当前,不仅是美国,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也在寻求外部融资。
这一现象突显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与相互依存。
当然,提及借款不过是其中的一种通俗说法。
在资本市场,如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债务形式丰富多样,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并不大。
而且,部分债务并不属于纯粹的外部债务。
简单来说,举债不一定是因为缺钱。
实际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其收支状况良好,金融体系完善,各方面条件都很健全。
即使他们有外债,也拥有强大的偿付能力。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外债与财务困境等同起来。
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国家收支平衡的失衡,当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生产力陷入负数,债务问题便如暗流涌动,最终诱发危机。
这样的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屡见不鲜,每一次都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经济稳定与持续发展,离不开收支平衡的稳健维系。
因此,尽管美国国债规模庞大,却并未引发市场担忧。
究其债务构成,大部分国债实则由国内投资者持有。
这样的债务结构为美国提供了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
联邦银行和政府共同持有约40%的国债,成为其主要持有者。
与此同时,外国政府近十几年对美债的持有量一直在减少,目前已降至24%以下。
这种趋势显示,国债的所有权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那么,究竟哪个外国政府在向美国提供贷款方面堪称最大的“债主”呢?这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谁在这个债务关系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掌握着最大的债权份额?
【我国和日本轮流当“黄世仁”】
近十余年来,社会上广为流传一个观点:美国欠我们巨额债务,我国成为了美国的最大债主。
在国际信贷关系的语境下,这类向他国提供资金的国家被称作债权国。
我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量最多,但日本的比例也不容小觑。
双方都有减持的情况,因此谁是最大的债主一直在交替变化。
但无论如何,双方都保持着紧密的经济联系。
在2015年,我国持有的债券比例增加了373亿美元,总额达到了1.261万亿美元。
这一年,我国的持有额超过了日本,其持有额为1.2269万亿美元,使我国成为了当年的最大“债主”。
这仅仅是资本市场运作中的一环,每月持有额度的起伏揭示着其动态本质。
这远非简单的借贷债务关系,而是资本市场调节与运作的真实写照。
每年甚至每月,持有美债的比例均会有所变动,我国和日本轮流成为”黄世仁”,即轮流借钱给杨白劳。
这种轮流现象,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动态变化,也凸显了各国在债务市场中的影响力与地位。
例如,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日本一度超越我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自2017年8月起,随着日本持有的美国国债减少了205亿美元,我国再次夺回了美国第一大债权国的地位。
在公众视野中,债常常被简单理解为借钱与贫穷的代名词,因而往往被视为负面存在。
当听说我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主时,这种新奇的认知打破了常规的借贷观念,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资本市场上,国债的持有比例始终在波动,这已经成为一种策略和投资手段。
关于谁持有的比例高或低,人们已经听得有些厌倦了。
简而言之,大众与资本市场对国债的看法并不相同。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量持续下滑。
截至2023年底,已跌破1万亿美元大关,降至不足8000亿美元。
这一趋势显示出中国正在逐步调整其外汇储备结构,以实现更加多元化和安全的资产配置。
自2021年底起,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减持行动持续不断。
据报告显示,最初连续的7个月内,中国投资者减持的额度高达1200亿美元以上。
这一趋势延续至今,显示了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态度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自2022年8月起至2023年2月,我国再次减少了至少900亿美元的美债持有量。
至2023年11月,又进一步减持了900亿美元。
因此,我国当前持有的美债比例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美债的持有者涵盖了个人投资者和其他各类投资者。
关于具体的持有比例和份额,详细的数据掌握在投资者手中。
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美债市场的整体分析和理解。
拥有美国债券,并非只是单纯地将资金借给美国人,其背后蕴含了复杂的资本运作和投资策略。
实际上,债券本身就是投资的一种形式。
因此,我们向公众传递的常识是,持有美国债券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远超过简单的借贷概念。
近期,我国和日本都在减少持有的美国国债。
日本在2023年9月减持了285亿美元,至11月仍持有1.09万亿美元,数量超过我国,再次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这种减持行为或许意味着两国对于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以及对全球金融市场变动的敏感反应。
紧随中国和日本之后的是英国,尽管其持有的比例相对较低。
经过减去292亿美元后,英国人手中仍持有6689亿美元的美债。
随着日本、中国大陆和英国的减持行动,其他国家也紧随其后。
这一连串的减持潮使得海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债规模从原先的7.7万亿美元缩减至7.6万亿美元。
这一趋势无疑给美国的经济前景投下了阴影。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不仅在多年间慷慨解囊,助力美国度过财政困境,更是以其卓越的信誉和稳定的金融市场,成为了全球借款的重要源头。
【32年来最大的债主】
截至2022年,日本所持有的外债总额已攀升至惊人的418.6万亿日元,折合美元近3000亿。
自1991年起,日本的外债规模持续增长,增速远超其他国家,稳坐全球最大债权国的宝座。
日元的贬值趋势明显,2022年对美元贬值14.8%,对欧元贬值8.1%。
这种贬值对日本的资产和负债产生了显著影响,当海外的资产和负债换算成日元时,资产增加了108.2万亿日元,而负债也相应增加了27.9万亿日元。
这种货币贬值的影响不容忽视。
除了货币贬值,日本市场规模有限和经济活力不足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无法支持各行业的扩张和发展。
这促使日本资本持续多年在海外寻求增长机会,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投资形式的角度看,日本在海外的主要投资方式是证券,包括国债,占比达到39%。
紧随其后的是对各行各业的直接投资,占20%。
而在投资的国家选择上,美国、德国和中国长期以来都是日本资本的主要流向地。
日本经济学家指出,尽管日本三十余年来稳居全球最大债权国地位,这恰恰暴露了其国内市场的局限性。
正是这种局限,促使日本资金大量流向海外,寻求更广阔的投资空间。
日本稳居全球最大债权国地位,德国紧随其后。
在我国,日本和德国企业的投资长期以来占据显著份额,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从债权国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又向我们传达了哪些深层含义呢?其背后或许隐藏着全球经济的微妙变化,或许是国际力量对比的悄然转变,亦或是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某种预示。
【债权国的国际地位】
任何国家要成为债权国,都需以经济的迅猛增长为基石。
简而言之,金钱的充裕是借贷的前提,同样,国家也必须拥有足够的资金,才能流向海外的各个领域,实现其债权国的地位。
美国曾在其发展的初期,也即是百年前,扮演了债权国的角色。
尽管如今,它已成为全球知名的债务国,但那段作为债权国的历史,无疑见证了其经济起步的稳健与活力。
继美国之后,日本和德国相继崭露头角,成为举足轻重的债权大国。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要想在借贷领域树立坚实的地位,一国的货币必须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并产生深远影响。
换言之,若本国货币缺乏这样的影响力,则其债权国的地位与影响力亦难以稳固。
货币的影响力不仅关乎经济实力的体现,更直接影响到债权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与地位。
因此,加强本国货币的国际影响力至关重要。
尽管近年来我国外债持有比例持续上升,但回顾过去十几年,由于我国货币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有限,许多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我国债权国地位尚处在迈向成熟的不对称阶段。
十余载的沉淀与积累,中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稳固,债权国身份所赋予的影响力与地位亦今非昔比,彰显出强大的国际话语权。
【结语】
从美债的增减角度来看,我国近期的减持行为可视为一种策略性投资。
面对国际宏观市场的波动,我国在外汇储备上进行了相应调整,以应对全球经济的复杂变化。
这种调整体现了我国经济的灵活性和稳健性。
此外,鉴于美国内部通胀问题以及美债收益率的增长,投资者选择减持成为一种明智之举。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能够规避因利率上涨而引发的资产减值风险,确保投资组合的稳定与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国债数量增加或减少,本质上,对于许多国外投资者而言,美国国债依然被视为无风险的投资资产。
这种信念深入人心,使得美国国债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持续受到青睐。
在此背景下,无论各国对美国的看法如何分歧,金钱的流通与动向始终揭示着最深刻的本质。
无论舆论如何喧嚣,经济的脉搏依旧在无声中跳动,引领着全球的力量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