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东半岛,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威海广泰”,股票代码002111)可谓家喻户晓。50岁白手起家,创立中国第一家空港装备研发制造企业,公司董事长李光太的故事一直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并在业内被尊称为“中国空港地面设备业之父”。2020年,在全球空港领域遭受新冠疫情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广泰凭借自主可控技术,实现品牌价值大幅提升,营收和利润逆势增长,实现营业总收入29.65亿元,同比增长16.21%;实现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亿元,同比增长15.42%;每股收益1.01元,拟每10股派4转4,让同行甚是羡慕。
2020年这么难,凭什么是广泰领跑?在看似简单的空港装备、应急救援装备和军工装备领域,广泰又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故事?未来呢,广泰要做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与好奇,我们来到威海市环翠区黄河街,去探访广泰背后的故事,探究威海广泰30年来成长的基因。
清晨8点半,城市似乎还没有完全苏醒,董事长李光太先生已经精神抖擞地出现在笔者面前。就在笔者惊叹不已时,“董事长每天8点准时到公司,老爷子身体非常硬朗,精力旺盛得很。”董秘罗丰解释道,全场笑声连连。听到这声“老爷子”,笔者第一反应,这次采访可能轻松多了。
极致专注,笃定打造空港装备民族品牌
李光太的第一个梦想是当大学教授,“也许这就是命运最好的安排”,李光太万万没有想到,大学里或许少了一位好教授,但中国空港装备行业从此却有了一位领头人。在兰州某研究所,李光太研究电源车,一干就是25年,深厚的科研积累也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式破冰。在这场世纪会面中,尼克松自带400赫兹交流电源车给自己的专机供电。千里之外的李光太看到这条新闻,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偌大一个中国,难道造不出自己的电源车?中国还有多少这样的基础设备尚待突破?没有这些基础设备,何来中国工业化的明天?”
技术派李光太再次走进实验室,几经周折终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400赫兹交流电源车。然而,受限于当时研究所的条件,电源车根本无法实现批量生产。“我已经50岁了,不能再等了,中国航空业也不能再等了。”经过深思熟虑,李光太做出了一个改变自身命运和行业发展的决定——回到家乡威海办厂去。
时至今日,谈及50岁创业的初衷及民族情怀,李光太仍然记忆犹新:“就是不甘心、不服气。”没有像样的空港装备,国外企业看不上中国的产品,国内企业不信任中国的产品,这种双向质疑,对李光太的心灵冲击巨大。“技术做了25年,想做点事,为中国航空业做点事。”
自此,李光太的创业生涯正式开启。1991年成立威海特种电源研究所,两个月后,签订了第一批电源车合同。一年后,广泰生产的WH70PQ型航空电源车通过民航总局鉴定,其工作性能达到国外同类型产品水平,一举确立了广泰电源车在国内市场的地位。而后,广泰产品拓展至登机车、平台车、静变电源、飞机食品车、飞机牵引车等空港装备,并在全国主要机场或城市设立了售后服务办事处,在空港装备领域一路高歌猛进!
发展至今,威海广泰的空港装备产品达31个系列304种型号,覆盖机场的机务维修与服务、飞机货运、油料加注、场道维护、客舱服务、机场消防等六大作业单元。空港事业部每年收入体量达1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平均达到50%,拥有35吨电动平台车、抱轮牵引车、50吨电动牵引车、45000升加油车等多个国内独家创新设备,可以为一个新建机场提供一站式打包服务,是全球空港装备最完整的企业和亚洲最大的空港装备龙头企业。特别是在空港装备电动化方向,广泰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引领全球产业发展。
根据国海证券研报,随着我国机场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空港装备市场规模也有不错增速,近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我们在枢纽机场、三大航空公司的市场空间还很大,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在5年内让民族品牌主导市场!”李光太自信地说。
除了继续发展已开拓的市场,公司亦积极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白。在2021-2025“五年规划”中,威海广泰将进军廊桥市场。“国内廊桥市场每年约有十亿左右的规模,还有抱轮牵引车、新能源装备、无人化装备等产品陆续投放市场,这都是机遇。”
深耕行业30年,李光太深知空港装备行业的机遇与挑战,“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一直是公司坚定不移的核心理念。“过去30年,我们只做了一件事:用广泰的设备撑起中国空港装备行业半边天。未来五年,我们要从亚洲老大做到世界老大。”
广泰正在进攻!目前,公司产品在新加坡、香港、台湾、日本等高端空港市场中颇受好评,与全球龙头企业并驾齐驱。打通东南亚市场后,广泰将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拓欧洲市场、非洲市场和其它地区市场。“我们现在要大胆走向国际市场,五年内要形成国际合作格局,让我们的产品服务全球,争创世界一流品牌。”董事长李光太先生说道,“争取将来国际市场每年至少10个亿!”
“进军国际市场,这不仅仅是威海广泰的机遇,更是使命。”李光太目光坚定而自信地说道,“第一,我们自身产品经过近三十年检验,质量很过硬;第二,我们现在有条件寻找强大代理伙伴,把最好的通用产品卖到国外,逐渐占领欧洲等市场。”
多元创新,横向扩张
打开公司成长天花板
如何提高空港装备的技术复用率,实现装备行业的横向扩张成为企业发展壮大后的首选。例如美国JBT公司,不仅是美国空港装备龙头,还在食品机械加工板块拥有更加庞大的体量。
2007年,威海广泰在深交所上市,李光太正式提出多元化发展战略。“我们的空港市场较小众,必须要走技术外延型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2010年,广泰成功并购北京中卓时代,跨入消防装备领域;2015年,广泰又成功收购营口新山鹰消防报警和天津全华时代。同时,广泰审时度势提出了“大应急”概念,包含了应急救援装备、无人机救援和消防报警设备。
公司财报披露,消防装备板块2017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6.73亿元、8.24亿元、8.07亿元、11.07亿元,已成为拉动公司业务增长的主要产业。
“我坚信这十年的横向扩张是正确的,特别是2020年疫情,更让市场看到了威海广泰的发展韧劲和未来潜力。”据悉,受疫情影响,全球空港装备企业都在经历严冬,不少专注于某几项空港装备的企业备受压力。反观广泰,培养多年的应急救援板块直接发力,消防装备和军工业务在2020年实现高速增长。
“在多元化发展上,我是很佩服董事长的战略眼光的。”已在公司工作20年的威海广泰副总经理尚羽说道,“如果我们只埋头做空港,2020年可能会很艰难。但现在恰恰相反,我们利润反而在蹭蹭往上涨。”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广泰快速的应变能力和强大的研发储备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方舱医院的概念最初就是由广泰提出的,2020年春节期间,我们还向武汉捐了两台医疗车,助力武汉人民抗击新冠疫情。”李光太先生讲述道,“医疗平台的发展是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方向的,这也是我们提出应急救援理念后的创新产品。”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居住较分散,居住环境较复杂,固定医院远远满足不了西部人民的医疗需求,移动医疗平台将解决这个难题,由传统的“人找医”转变成“医找人”。
在借鉴国外移动方舱医疗单元组合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特点,在业内领域专家指导下,威海广泰建立全新“固定+移动+远程”的医疗模式,成功推出了检验、影像、门急诊、手术、重症监护、防疫、高原保障和后勤保障八大作业单元。在传统医院的基础上,既能够保证实现西部边远地区医疗资源下沉最后一公里,也能推动发达地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这将有效提升我国偏远地区医疗服务水平,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对于应急救援业务,李光太同样自信满满,“军用无人机我们已经做起来了,将继续走以军带民发展之路,研发多旋翼、大载重无人机并融入到应急救援事业中,这将是威海广泰一个新的跨越。”
在应急救援板块建设上,今年3月份,广泰应急保障救援装备生产基地项目已经落地威海临港区,规划用地约455亩,总建筑面积预计约15万平方米,总投资不超过18亿元,2021年开工建设,分两期完成,用于空港装备、消防装备、应急救援装备等各类产品的生产制造。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扩大广泰产能,为广泰打造智能化高端保障装备制造平台、推动产业转型、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这个全新的产业基地将是一个智能化制造工厂,对走在时代前沿的广泰来说,未来新产业基地的投产,无疑将成为公司再次腾飞的主动力。
产业报国,“民参军”促广泰业务突飞猛进
2021年新年伊始,威海广泰新签订军品合同2.24亿元,公司2020年已累计签订17.9亿元军工合同订单,一时成为市场追捧对象。
对于军工业务的突飞猛进,李光太并无过多意外,“广泰在空港装备行业已深耕三十年,早已积累了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产品经验,军工业务的放量是必然的。”李光太表示,“军用空港装备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要求更为严苛,军用产品的放量,恰恰是对威海广泰实力的最好证明。”
在空港装备中,军品与民品是互通的,比如民用货运机需要货物装卸平台车,军用货运机也需要货物装卸平台车,还有其它保障飞机的电源车、除冰车、空调车、牵引车等装备。通过“民参军”使广泰顺利跨入军工业务,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军品与民航飞机配套类产品的无缝对接,再一次为威海广泰打开了增长空间。
目前,威海广泰军工业务主要是由特种车辆和无人机组成,其中特种车辆占到整体订单的90%以上,2020年其收入接近十个亿。当被问及对军工业务的期望时,李光太表示,军品与国家投入密切相关,但从可预见的形势来看,空港装备还有巨大的业务增长空间。同时,广泰还在加快开发新品、扩宽产品种类,不断进入新的市场,军工业务前景十分广阔。
“军工不是广泰刻意追求的方向”,即使是在当前资本市场的军工热潮中,李光太依然坚定地表示,“广泰真正要做的是推动中国空港装备、应急救援装备行业的进步,用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卓越民族品牌。军工,也将成为其中精彩的篇章。”
技术至上,离散制造王者
广泰产品创新永不停步
“广泰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并已发布实施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4项、国军标3项,已获技术专利754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技进步奖46项”,在广泰展厅荣誉墙旁,李光太如数家珍。“空港装备、消防车辆、无人机、移动医疗车等已随处可见,但这些设备绝非简单的加工、组装,没有如广泰一样的企业数十年的坚持,就不会有今天司空见惯的民族品牌。”
技术出身的李光太,从创业之初便设立了“以技术创新为龙头”的发展理念。在早前的公开报道中,李光太曾明确指出:“技术开发要始终向上看,真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只有不断地更新换代,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做久。”
“我认为技术有三层:基础技术、应用技术和行业标准制定者。”李光太继续解释道。
“在基础技术领域,广泰亦有所积累。”李光太说道。李光太最初在兰州某研究所研究电源,广泰最早的产品即航空电源车,在静变电源领域已发展到了第三代,保持着行业的领先地位。除航空电源车之外,广泰电源还为其他尖端装备提供可靠保障。
在新材料领域,广泰培育了一家专门研究复合材料的公司,为公司滚轮、平台等元件提供具有可承载、可拆分、耐候性、轻便的原材料。“如果我们的装备销往俄罗斯,那它的所有零件必须耐寒、耐损耗。万一冻住了不就成废铁了吗?”李光太董事长开了个小玩笑。机场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不同地理位置气候也不尽相同,高适应性的材料是不可缺少的。“以前我们平台车上的滚轮,一个工人能搬一个就不错了,现在一个人抱两个,还能小跑。”李光太自豪地说道。
谈到应用技术领域,李光太充满了自信,“我们在应用技术领域实力是超强的。”公司目前拥有多个国内唯一产品,包括为A380保障的抱轮牵引车、全球首款35吨电动平台车、50吨电动牵引车、机场跑道强吹车、45000升飞机加油车等等。在空港装备应用技术领域中,广泰是实实在在的王者。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方案就是用广泰研制生产的8米超高登机车实现的。“当时国内没有人敢接这个项目,如果我们也做不到,那这个闭幕式方案可能就实施不了了。”董事长笑谈当年趣事,“在很多应用层面,我们拥有多个单项冠军。”2020年,广泰的综合保障除雪系统、30吨大云平台车、货桥等科研项目都是以第一名中标。
2020年11月19日到20日,空港装备行业国内最大盛会——第二届空港地面设备技术研讨会在威海召开,除了业界各位大咖,还有来自下游的客户、同行等,公司展示了代表新能源趋势的各类电动产品、智能化趋势的无人驾驶产品等。笔者注意到一个细节,不少参会人员拿着手机拍摄广泰产品的各种细节,甚至爬到车底去拍摄车载产品。一个疑问在心中产生,威海广泰不怕同行的剽窃吗?广泰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这不是简单的拼凑在一起,而是机械、电力、液压一体化的结果。”广泰整合机、电、液、制冷、食品、工业造型、电磁兼容等多种学科,使其在一个系统内稳定平顺地工作。“我们研究的是怎样装配能使系统达到最优,怎样提升系统运行的效率,包括电路的走法、液压结构的铺设、机械传动、受力分析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李光太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出了广泰核心竞争力。
“前几年,国内某电动车大厂对空港装备有点想法,认为空港装备电动化比做乘用车容易多了,后来尝试后发现,空港装备制造实在太离散了,按现在工艺流程生产肯定是巨亏。他们根本做不了。”李光太笑谈道。
空港装备多是离散型生产,产品需求变更频繁,要求公司具有快速反应、适应、更改的能力。具体有多离散呢?“曾经有个给三一重工做智能化的公司来到广泰,他们以为三一重工已经非常离散了,但到广泰参观后颠覆了他们的理解。我说广泰的制造离散性仅低于定制化的轮船、飞机,若是有一个订单能有5辆相同标准的产品,就跟过节了一样。”李光太董事长说起此事哈哈大笑。
但是奇怪的是,理论上小批量、无法规模化的生产很难产生高利润率。反观广泰2020年销售毛利率达到31.84%,对比同类公司,超出均值4%;而广泰利润率也超过同类公司,财报数据显示,2018-2020年广泰营业利润率分别为11.82%、13.47%、14.82%。
面对离散制造,加上广泰拥有的众多学科、足有3万余件的零部件,起初公司面临了巨大的困难。这么复杂的工程,如何知晓每个零件的具体情况?如何有效地分配人员?这都是广泰曾经遇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董事长亲自制定了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方针。
李光太介绍道,“公司15年前就开始提信息化、数字化生产管理,2018年正式采用工业互联网,以制造云、产品云到管理云三个层级,从接到销售订单、设计制造到售后服务俯瞰整个产业链,实现全方位监控。”
结合时代发展和企业实际搞好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极大提高了广泰内部运营管理的效率,原先需要5个月交货的电源车,现在仅需3个月就能完成交货。广泰在数字化、信息化上的前瞻理念,使公司在员工人数几乎没有增长的情况下,爆发出更高的产值。
在第三层行业标准制定中,董事长简单举了一个例子。2018年,民航提出的“蓝天保卫战”,要求机场装备电动化,为行业天花板带来新的高度。但这对广泰来讲完全是量身定制,公司最早于2004年就开始研究电动化产品,此次“油改电”广泰电动化厚积薄发,发挥了行业引领作用。据悉,广泰2020年实现了近4亿元电动化产品的营业收入。
任重道远,广泰立志展翅世界、服务全球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在长达两天的访谈中,李光太的产业理想、抱负跃然纸上。时至今日,耄耋之年的李光太依然活跃在产业第一线,与下一代广泰人一起,筑梦世界舞台。
谈及未来规划时,李光太非常明确,“我们要抓好几个领域,努力打造智能化高端保障装备制造平台。第一,空港装备要挖深战壕、拓展市场,向电动化、国际化大步迈进。”
“二来,广泰与国家发展的规划是吻合的,创新驱动我们一直在做。在应急救援以及民参军的方向上,我们会继续大力推进。”
“最后,广泰这些年技术铺垫的很好,我们将持续推进设备制造上的数字化生产,创造更多智能化产品。”
2018年,儿子李文轩出任威海广泰总经理,全面主持生产经营工作,2018年、2019年、2020年威海广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87亿元、25.51亿元、29.6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23%、16.65%、16.21%;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5亿元、3.32亿元、3.8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7.33%、41.26%、15.42%。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2018、2019、2020年各分红1.72亿元、1.38亿元和1.52亿元,近三年年均分红率达到48.74%,丰厚的分红不仅反映出公司优异的经营管理成绩,更是回报投资者最好的礼物。对这三年李文轩的表现,李光太竖起了大姆指,“我现在要做好两件事:一是选好接班人,这个接班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二是交好班!”
“传承,是一个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技术、文化、发展理念,只有一代又一代广泰人不断努力,才能实现更长远的发展。”李光太表示,拥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李文轩,对威海广泰、行业发展均有独到的见解,这也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能力基础。“创新,一定是基于实际的创新。广泰走过了三十年,创新与企业文化、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此行最后,我们与多名广泰员工进行了交流。当问到广泰的核心竞争力时,每个员工都会讲出同样两个特点:一是广泰过硬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二是董事长的人格魅力和广泰特色企业文化。
在广泰,骨干员工大多在公司工作了20年左右。我们观察到广泰大多数员工都称广泰为家,这里工作氛围轻松,与董事长沟通就像在家与父母交流一样。当公司“元老”回忆创业经历时,仍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就像一家人,一起做好一件事,一起完成一个个任务,那段日子虽苦但却充满幸福。”公司对员工们也亲如子女,实施股权激励,让员工幸福成长,也是广泰梦想。
在新人的培养上,广泰更是不留余力。广泰拥有众多品类产品,对员工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据悉一个优秀的工人至少要培养三年以上。离散制造与规模化的标准生产制造不同,对于员工技能的要求非常高。为什么同行需要5个月才能完成的交付,广泰只需要3个月?“今年我们继续开展100位人才储备计划,”董事长李光太说道,“在生产一线,我们实行师傅带徒弟,共同给予优秀师徒奖励的方法,以期同时激励师徒并加速人才成长。”
吉姆·柯林斯是世界著名管理学家,他与杰里·波勒斯合著经典《基业长青》中有一个核心观点,即高瞻远瞩的企业家应该是一个造钟师,而非报时者,不局限于在位时的每一个决策,而是打造可以自我进化的组织,通过自驱动,解决在历史的长河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基业长青”。李光太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在创业初期,就把自己的个性、梦想和才华注入了威海广泰这个企业组织,并最终决定了广泰未来的生长姿态。以始为终,驱动广泰在30年的成长中不断创新、突破。李光太在广泰中除了任董事长,还是公司的总工程师。当然,他不仅是产品的总工程师,更是威海广泰这个组织的总工程师。
业绩是公司品质最好的注脚。1月5日公告显示,广泰2020年度累计签订订单额36.58亿元,同比增长17.26%;“公司年底到账15亿,财务状况非常稳健,目前广泰在手订单近30亿,2021年营收力争突破35亿。”李光太如是说道。
李光太曾说:“作为企业的创建者,我从未有轻松感,始终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懈怠——每一次成功的跨越皆不是使命的终点,而是奋斗的新起点。”
“父亲用一生打磨了广泰人专注、创新的精神,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传承好广泰这种精神,带着这笔财富在世界之巅插上广泰的旗帜,是父亲的最大愿望。”总经理李文轩表示,“继续带领广泰人书写空港装备行业的历史,这是我的使命。”对威海广泰而言,李文轩正如旭日东升的朝阳,正继续带领广泰人不断前行、追求新的增长点,全力打造智能化高端保障装备制造平台,持续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向着“创世界一流品牌,广泰设备服务全球”愿景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