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收购并购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与一些资金方交谈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说一个词——SPV;一些研发型的企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时,通常会选择融资,这不可避免地又会提及SPV。
那么SPV到底是什么呢,它又有什么用处呢?
一、SPV是什么?
SPV的全称为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实体),通常指仅为特定、专向目的而设立的法律实体,一般多以公司、信托、有限合伙的形态出现。在证券行业,它的职能是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购买、包装证券化资产和以此为基础发行资产化债券,向投资者融资。
它的设计之初是为了达到“破产隔离”的目的,因此为了保证spv的独立性,会由慈善机构或无关联的机构拥有,它的业务范围被严格地限定,通常情况下,是一个资产和负债基本完全相等的不会破产的实体。假如SPV以公司的形式出现,它一般是一个不能被合并的公司。
简单来说,就是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和谁都没有太大关系的SPV用来隔离开原始权益人带来的资金风险,充当资金安全的“保安”。
二、SPV怎么用?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流程为:重组现金流——设立SPV达到破产隔离—信用增级—信用评级—销售,其中的关键一步就是破产隔离,这是保证资金安全、降低交易过程中的风险的有效手段,假如没有SPV,那么就无法分隔开发起人带来的风险。
那一般SPV是如何应用的呢?
甲公司手里有一个项目,需要资金覆盖建设、宣传等前期费用,未来将用这个项目的经营收入来偿还。于是,甲公司将这个项目(或者未来经营收入的收益权)的法律权益转让给SPV,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增级、评级和承销等服务,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认购SPV的股权,使得甲公司筹集到资金。
在国内的例子有欢乐谷(华侨城A),欢乐谷(华侨城A)就是通过设立SPV来保证原始权益人用于融资的资产与原始权益人其他财产从法律上分离,确保欢乐谷入园凭证这个基础资产不受原始权益人的债权人追债的影响,实现基础资产风险和原始权益人自身主体风险的隔离。同时,这个资产也不属于作为计划管理人的中信证券的固有资产,所以也能够保障基础资产风险和计划管理人的风险隔离。
就相当于是有一个景区生意很好,老板想要扩建,但是没有钱,老板从财务报表中发现每年一到假期,比如五一、十一、寒暑假,这个景区的门票收入都非常的不错,并且每年都在增长。假设通过他的计算,他发现未来十年这个景区的这些时间段的门票收入能达到七千万,于是他就拿着这七千万去背书,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募集资金,那怎么让认购者相信他呢?
以后的收益是一点,SPV也是一点。把资产转移给SPV,让SPV隔离掉这个景区将来破产清算的时候债权人追债这个景区会影响到认购股权的股东的风险,认购者能够更加放心,自然认购的时候也就比较爽快,有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这就是SPV在资产证券化中的一般应用,它可以让股权的认购者尽量避免受到原公司超额负债带来的破产风险影响,也能让原公司更高效地筹集到资金。
还有一种情况是收购一个公司时,目标公司如果负债很多的话,收购它的股权就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为了避免超额负债影响财务报表,可以设立一个全资子公司,也就是SPV,并且以SPV公司来对目标公司进行股权收购,即便是之后这个目标公司负债爆发了,也因为有SPV作为隔离,收购方的母公司不会受到波及。
这是SPV在并购上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目标公司的风险波及到收购方。
还有一个应用是红筹上市,就是境内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在海外设立SPV,SPV收购境内企业或者通过VIE形式取得实际控制,并且与境内企业合并报表,SPV向境外证券市场申请上市。这样就是让SPV把境内企业的性质变成了外资公司,虽然国内企业也可以直接申请在境外上市,但是程序较为复杂、要求也比较高,所以有些企业就会选择用这样的方法让自己的公司在境外上市。
就等于说甲公司想去海外上市,但是它的规格达不到境内企业去境外上市的标准,那这时候就可以通过去海外创立一个公司,让这个公司来收购境内的这个公司,给境内这个公司穿上一件“新衣服”,但归根结底穿这件衣服的都是同一个人,在其中发挥这个“新衣服”作用的就是SPV。
三、SPV是空壳公司吗?
看到这里,有些人会将SPV看成是一个空壳公司(shell company),但是实际上SPV是不等于空壳公司的。空壳公司的概念范围会和SPV有些类似,但是在美国的证券法背景下,它的定义是指没有或仅有名义上的运营、资产形式是无资产或实质上的资产只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和SPV就是不一样的了。
而且SPV不一定要以公司形式存在,它可以是一些协议,例如银行资产证券化隔离出来的资产,通过协议将资产与银行进行充分隔离,是一个资产包。它可以是一个法人实体,可以是一个空壳公司,也可以是拥有国家信用的中介。所以二者并不相同,不能简单粗暴地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