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人寿保险业务收入的正增长得益于银行保险渠道的拉动。今年上半年,太保人寿银保渠道保险业务收入178.28亿元,同比增长876.3%。在保险行业,新业务价值是寿险公司未来会计利润的领先指标,反映了公司的长期发展势头。上半年,太保人寿新业务价值55.96亿元,同比下降45.3%。
在保险业务收入正增长的前提下,太保新寿险业务价值下滑为何如此明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忠分析,疫情和国际形势对经济的叠加影响,导致寿险行业转型之路更加艰难,个体代理人流失较多,高价值个人保险渠道长期业务发展不足。同时,为了减轻个人保险渠道业务发展不足带来的压力,太保人寿加大了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这也是新业务价值下降的原因。
对于新业务价值下滑,中国太保解释称,公司持续推进长航深化转型实施,实施“月度计划、每周运营、每日走访”,培养团队正常销售、正常招聘的工作模式,新业务价值下滑逐季收窄。李文忠表示,目前太保寿险渠道业绩疲软可以理解为转型之痛,但由于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将使这一过程变得比预期更长。
今年上半年,太平洋保险实现车险业务收入481.69亿元,同比增长7.9%;综合成本率96.6%,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非车险业务收入434.02亿元,同比增长17.6%;综合成本率98.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对于财险业务各项指标稳步增长,中国太保表示,公司将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客户保留率,实现车险业务高质量发展,继续夯实非车险业务质量管控成果,加强拓展新业务和创新业务。
中国太保财险业务为何接连“报喜”?李文忠指出,这是因为财险公司抓住国家产业升级的机遇,调整优化业务结构,进一步发展非车险业务。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可以进一步降低综合损失率和综合成本率。
投资是推动保险公司前进的两大轮子之一,但今年上半年,中国太保的投资回报却不如从前。
数据显示,上半年,太保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和年化投资净收益率为3.9%,分别下降1.1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中国太保实现投资总收益385.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1.9%,中国太保表示,这主要是由于证券交易收入下降。
投资回报下降的背后是整个资本市场的动荡。李说,上半年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上证指数下跌了6.63%。上半年太平洋投资收益的下降主要受股市影响。当然,在经济增长压力大的背景下,股市外也有其他金融市场也将受到不利影响。中国太平洋保险(China Pacific Insurance)成功实现了3.9%的投资回报率,这是值得称赞的。
在谈到投资策略时,中国太保表示,为应对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和股权市场下滑带来的挑战,公司坚持实施“哑铃”资产配置策略。一方面,加强长期利率债券的配置,延长固定资产存续期,加强对再投资风险的控制。另一方面,适当增加非上市股权、投资性房地产等另类投资,提高长期投资收益。对此,李文忠指出,这种投资策略可以延长固定收益资产和长期另类投资标的的配置,关注投资的长期收益,减少金融市场短期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