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确实改变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习惯,至少消费习惯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并且在未来几年里,更多的反常变化将会持续下去,结果就会导致很多产业和产品出现滞销和过剩的现象,下面具体有列举有哪些变化。
1、汽车过剩。
去年底到现在,最火热的消息就是汽车大降价事件。中国一直是一个消费大国,二十年前是家电大消费,十年前开始就是汽车大消费,在这十年时间里,中国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从每年几百万台增长到现在的两千多万台。随之而来的中国汽车企业也是爆发式增长,从几十家增长到了两百多家。然而到了这两年,汽车销量增速开始变缓,到了今年,直接就很难卖出去了,现在国内的市场只有2000多万台,而生产量却达到了3000万台,那剩下的几百万台怎么办?结果只有一个:降价促销来抢占市场,所以汽车大降价就显得不那么意外了。说到底这就是产能过剩导致的结果,这么来看未来的汽车价格还会越来越便宜,并且便宜的汽车将成为一种常态。
而很多普通家庭都是依靠努力工作了好几年,才凑够钱买一台车,结果一个降价瞬间抹平了这几年的劳动成果。但是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开始,汽车一旦供过于求,定价又过高,未来的价格还会继续下降,直到市场重新洗牌之后才会出现反弹。
2、房子过剩。
大家都知道2022年的新生人口跌破1000万,出生人口的下降就意味着未来房子必将过剩,何况现在很多家庭都是手握两套甚至是两套以上的房产,这么多房子其实早已过剩,尤其是三四线的房子卖不上价,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但是越是卖不出去,价格就将会越来越低。
未来的房贷利率还会继续下降,但是房价却不一定能涨,因为国内老百姓对于房地产的认知一直是看涨不看跌。以前房价高、利率高,甚至限购或摇号,都阻止不了大家的购房热情,因为大家知道房子会升值,如今房价不涨了,利率也降低了,反而没有购房动力了。说到底还是房子过剩了,新生人口减少了,还有就是很多人也想明白了,不想自己的一生贡献给银行,为银行打工。
3、实体经济更难过。
大部分人,包括很多企业家都以为疫情结束后,经济会快速反弹,结果是高预期低现实。前两年,因为疫情防控,不管是消费还是实体经济都很艰难,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在畅想着疫情放开后大干一场,结果谁也没想到疫情放开后,经济是在逐渐恢复,但生意却更难做了,消费更小心了,都不愿意花钱,也不敢花钱了。
4、消费更理性将并成为常态。
疫情这三年,大家都不消费也没有地方去消费,这就导致一个反常的现象,大家都喜欢存钱,也习惯存钱了,从房子提前还贷潮和汽车没人买就能看出来,存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以前,很多年轻人习惯于月光族,还会去透支信用卡、花呗,总体就是花出去的远远多于赚到的。而今很多人都好像突然顿悟了一样,都在省着花钱,都在努力存钱,而不是想着怎么花钱。
主要原因应该是很多月光族被疫情这种突发事件教育得体无完肤,疫情使很多人的收入锐减,甚至是失业,但是房贷、车贷、家庭教育和医疗费却一分都不能少,以前能赚得到,没感觉到危机,现在赚得少了,赚不到了,这种痛苦和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所以未来几年,存钱依然是主旋律,理性消费将更加深入人心,所谓的报复性消费大概率是空想。
那么面对这种经济不景气,消费很难提升的环境,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要如何应对?
首先就是降低自己的负债率,比如房贷和车贷,能还就赶紧还吧,任何时候降低自己的负债杠杆不会错。其次谨慎投资,即使要投资也要做到稳健操作,宁可少赚也不要亏损,因为未来几年,钱会越来越难赚。最后就是合理配置自己家庭的资产,比如房子、现金、股票、基金债券、黄金等等都可以平衡配置,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抵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