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在2022年出现了近6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人口净减少约为85万人,而且这种人口下降的趋势似乎已经不可逆转,因为出生高峰期的50后,60后已经开始进入到老龄化阶段,老龄化后期的死亡人口可能会越来越多,而新生代的90后,00后由于生活观念的转变,生活成本的提高,不论是结婚数量也好,还是生娃数量也罢都在不断创下历史新低,这一切都在暗示着我们过去那种廉价劳动力式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动力的逐渐消失影响最大的就是中低端产业链,因为中低端产业链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且利润率相对较低,所以这个产业的发展必须需要大量的十分廉价的劳动力,因为这种行业没有什么特别高的技术含量,所以往往都是通过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中生存的,但随着中国老龄化的持续以及年轻人出生数量的减少,我们的人工成本相对于印度,印尼,越南,南美等国家已经不再具有优势,所以,这类产业链外迁已经在所难免。
既然人口负增长和产业链外迁不可避免,那会带来什么影响呢,如果我们想要在社会上生存得更好该如何应对呢?
影响一:就业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那工厂对于就业的吸纳就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类似于富士康之类的劳动密集型血汗工厂,那很多人可能就要面临着失业;此外,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逐渐接近尾声,房地产相关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也会逐渐结束,那这个解决近8000万人口就业的行业也会开始逐步减少岗位需求,所以,未来中年失业可能会是一种常态。
影响二:养老可能会成为一个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我们对于养老的口号已经由过去政府兜底养老开始逐渐向个人自己养老转变,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出台就是一个明显的迹象;与此同时,我国的养老金发放制度是正在上班的人群缴纳养老保险给已经退休的人发放养老金,但这种制度会慢慢不可持续的,因为老年人越来越多,而真正缴纳保险上班的中青年人越来越少。
影响三:多数城市的房价在未来也许会崩塌,鹤岗式城市可能会越来越多。从中短期来看,决定房价的可能是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而从长远来看,真正决定房价的高低的就是人口数量,那些人口逐渐外流的城市,无论政府出台什么样子的政策都不会带动房价了,这在本质上还是一种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的现象。
在不考虑出现革命性科技创新重新带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前提下,如果以上集中影响持续下去的话,那作为多数普通人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才不至于太被动呢,从国外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径来看,他们更加重视高科技和专业技术工人的培养,这也许是值得我们多数人参考的方向。
成为某个领域的高科技人才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这里既需要家庭的经济条件,也需要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所以,对于有上大学机会的人群来说,利用好互联网或者考公进入到体制内才是正确的发展路径,而对于没有上学机会或者压根就不想在书本上有所成就的人群来说,那技工就是最好的方向,比如现在技术基本熟练的修车工,瓦工,木工等技术工种的待遇都是逐年上升的,甚至要比很多大学生的待遇要高得多,所以,一定要脚踏实地学点技术并养成储蓄的喜欢才是最佳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