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次前往
万历帝二十岁就着手修建寿宫,自己的坟墓。正当青春年华的皇帝,如此关注自己陵寝的营建,令人费解。
这是有原因的。他的皇父生前没有营建陵墓,死后匆匆建陵安葬,不仅陵墓规制偏小,而且陵址也没选好,没过几年就发生地基下陷的现象。他最敬佩爷爷嘉靖帝,在生前营建了一座豪华的永陵,规模仅次于长陵,而设计施工,皆冠于诸陵。
万历十一年(1583)正月,万历帝下了一道谕旨,提出要在闰二月,亲自到昌平天寿山春祭,同时勘选寿宫基址。这是万历帝第一次勘查吉壤地址。同年九月,万历帝第二次奉太后、后妃等,前往天寿山勘定寿宫吉地。经过反复比较,他决定将寿宫吉地定在大峪山,这里主势尊严,山峦起伏,水星行龙,金星结穴,左右四辅,六秀朝宗。
寿宫吉地选定后,万历帝很高兴,人未返京,先赏赐有功人员。一年以后,万历十二年(1584)九月,万历帝同两宫皇太后和众后妃,并有内阁大学士和吏、户、礼、兵、刑、工部的尚书随行,来到大峪山选定的吉地。第二天,又在大峪山邻近的山头眺望,天朗气清,景色秀美,两宫太后不禁为儿子选定的风水宝地连连颔首称善。这是万历帝第三次亲自勘查寿宫吉壤。
万历十三年(1585)八月,大峪山陵墓破土开工。万历帝派首辅申时行前往主持仪式,申时行尚未离京,就有人对选定的吉地提出质疑。虽然没有影响开工,但万历帝心里总是不舒服。他把大峪山图,又仔细地看了一遍,忽然发现西北角有一石块隆起,挡住了视线。他越看心里越别扭。不久,万历帝第四次去天寿山。最后还是定在大峪山,工程继续进行。
吉壤确定了,万历帝提出仿永陵规制营建。时任礼部侍郎、日讲官朱赓随即上疏表示异议,提出“昭陵(隆庆帝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明史·朱赓传》)。万历帝将奏疏留中。
万历帝的寿宫,选材非常讲究,都用苏州烧制的金砖铺地面,光亮如漆,敲之有声。砌墙用山东临清烧制的城砖,宽大厚实,十分坚固。当时临清为寿宫烧砖的窑户有近百家。还有一种花斑石,采自河南浚县,五彩斑斓,明亮如镜,用来铺地或装饰墙面。
经过两年施工,到万历十六年(1588)秋天,寿宫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九月初十日,万历帝率后妃、阁臣、公侯勋臣、六部尚书等第五次前往大峪山,亲阅寿宫。新铺的神道,宽7米,长约3000米,走到尽头,跨过两组石拱桥,便来到寿宫。外罗墙门、宫墙门、祾恩门、祾恩殿、棂星门,层层递进,围以宫墙,肃穆气派。最里面是寿宫主体宝城和地下玄宫。
万历帝下到玄宫,走过砖砌隧道,又走过40米的石隧道,再通过甬道,跨进带门楼的石门,就进入了玄宫。整座玄宫,前殿、中殿、后殿和左右配殿连成一体,总面积1195平方米。(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等编《定陵》)
玄宫后殿是放置帝后棺椁的地下宫殿,高大宽敞,地面铺石,砌工整齐,磨制平整,细腻光滑。走出玄宫,万历帝在临时搭设的幄帐中喝了茶,并奖赏陵工有功人员。
万历十八年(1590)六月,大工告竣。营建陵寝的开支已超出八百万两(《明史·礼十二》),这相当于全国两年赋税收入的总和。
万历帝从二十岁开始运作此事,四次亲自勘查选址,一次亲阅寿宫,时间延续八年,终于大功告成。此后,他不再提及阅寿宫之事,更没有举行任何庆典仪式,这是因为二十八岁的万历帝,已经沉醉于酒色财气之中,怠于临政,贪图安逸,不愿再受远途颠簸之苦。
二、入葬波折
万历四十八年(1620)四月初六日,万历帝的王皇后去世,万历帝按礼部所议命将王皇后安葬地宫。六月初九日,开挖定陵地宫隧道。到二十六日,王皇后已逝去将近三个月,尚未入葬。首辅方从哲上疏:“大行皇后崩逝已近三月,旧例,梓宫发引,只在百日内外,今时已迫,而册谥未定,神主、牌位未写,发引之期将在何日?”(《明神宗实录》卷五九五)万历帝令尽快办理。
谁知七月二十一日,万历帝崩逝。
泰昌帝朱常洛即位后,开始筹办万历帝和孝端皇后的丧礼。他亲定皇父陵寝为“定陵”,又将送葬日期定在九月二十八日。然而大礼未行,泰昌帝却于九月一日去世。四个多月,紫禁皇宫,三起大丧。天启帝即位后,命大行皇帝和大行皇后葬礼如期举行。
礼部右侍郎孙如游等24位官员被任命为护丧提督大臣,8000名官兵奉命抬棺。由于棺椁中陪葬物品太多,棺椁格外沉重,杠绳多次更换,四里多路,到德胜门,已经入夜。行到巩华城,主杠突然压断,棺椁右侧,一角坠地。十月初三日,帝后棺椁,葬入地宫,现场实况,一片狼藉,捆扎随葬物品箱的绳子都没有拆掉,有的木杠也没撤下。这是因为,拾杠之人,怕被埋入地下,慌乱逃出地宫。
早在万历帝第四次勘查寿宫基址时,他对左右的人说过:今外廷诸臣,为寿宫事争言风水,夫在德不在险,从前秦始皇营骊山,何尝不求选风水,结果不久就被掘开,选求何益?(《明神宗实录》卷一六六)还真让他给说着了,1956到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考古工作者对万历帝后定陵地下宫殿进行发掘,出土各类器物3000多件,1959年就原址建定陵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