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懂燕国历史!除了荆轲刺秦,燕国历史上还有哪些故事?
在七个交战国中,燕国一直显得很不寻常。
虽然是战国七雄之一,但燕国在战国时期的作用却小得令人失望。如果要说燕国在战国时期是什么,绝大多数历史爱好者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荆轲刺秦,然后是五国灭齐,最后是燕昭王千金买骨招揽人才。
除了这几件事,1 月份还发生了一件事,恐怕我们很多人都需要思考一下。
相比之下,其他一些以历史典故着称的国家,典故却比燕国多。即使不是战国七雄之一的宋国,其典故似乎也比燕国多。
造成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燕国的地理位置过于偏北。战国时期,与燕国接壤的只有齐国和赵国。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燕国只能与这两个国家竞争。韩、魏、秦、楚等国由于距离燕国太远,很少与燕国直接竞争。
那么,除了荆轲刺秦、五国伐齐,燕国历史上还发生过什么?历史上真实的燕国又是怎样的呢?
燕国的历史实际上应从西周初年开始。
当时,商朝末年,在牧野发生了一场导致商朝彻底灭亡的战役。关于这场战役,后人最为熟知的是杨戬、哪咤和雷震子。但实际上,这些人根本不存在,真正在这场战役中帮助周武王的,其实是他们古老的姬姓家族的族人。
在这些人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人。他叫姬适,是周武王的弟弟。当时,周文王娶了很多媳妇,生下了周武王。后来,在生下周武王之前,他又娶了其他妻子,生下了这个姬适。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周文王与原配夫人生下了长兄伯邑考,但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周武王在此期间升迁。
总之,在古代姬姓家族中,周武王是嫡长子,可以继承国家,而姬适是庶长子,只能侍奉周武王。
虽然为兄长工作,姬师仍然非常勤奋。在周朝取代商朝的战争中,姬师一直是周武王最得力的助手。因此,在商朝灭亡后周武王登基的那一天,姬适站在他的身边,与他一起祭天。
和姬适一样,周武王也是周公解梦的另一方。
有如此大的功劳,姬师自然应该在周朝建立后分封诸侯,建立自己的国家。后来,按照周王室的内部安排,姬师被分封到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建立了燕国。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吉树分居的地方当然是一个好地段。虽然这里是北京相对偏远的地方,但如今的房价仍在每平方米 1.5 万左右。虽然比不上海淀高达每平方米十万的房价,但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是相当高的。
如果将此应用于当今世界,季舒估计自己将成为所有只经营房地产的统治者中最富有的人。
但可惜的是,当我们回到 3000 年前,这里真的没什么特别之处。
当时,周王室分封姬姓,并不是因为姬姓享福,而是因为姬姓有助于防御北方戎狄。西周初年,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随时都要面对北方戎狄的进攻。周王室在此建立诸侯国,在北方筑起一道屏障,以保护周王朝的中心地区。
不客气地说,其实是让他去当保安,给周超看大门。
然而,作为周武王妃子的弟弟,姬适却从未真正承担起守卫城门的责任。燕国分裂后不久,周武王去世。周武王死后,其长子成王即位。由于成王即位时还是个孩子,武王生前将国事托付给了会解梦的姬姓和周公。
十多年后,姬适因忙于周王室事务,当然无法前往燕国即位。于是,他的儿子姬克前往北京,成为真正的第一代燕王。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燕国实际上是由姬适的儿子所封。
总之,自西周开始,燕国就已经开放了。
在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中,秦国在春秋初期才正式建立,而韩、赵、魏三国则在战国初期才存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后来被原姜氏家族的大臣所占有。
楚国在这一时期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只是一个文明非常落后的大部落。
与这些国家相比,阎锡山实际上赢在了起跑线上。
问题是,这样的全国性比赛从来都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长达数百年的竞赛。赢在起跑线上毫无意义。更何况,从西周初年到西周末年的近两百年间,燕国的历史完全是一片空白!
在这 200 年间,矢野到底发生了什么,哪些统治者进行了统治,他们的名字是什么,他们到底在什么时候进行了统治,统治了多长时间,他们每个人都做了什么 ……。这些我们都不知道。
这不是阴谋论,也不是有人故意抹去这个日期。……燕国太远了!
重要的是要记住,西周王朝的都城镐京就在今天的西安地区。即使在今天,从北京房山区经陆路直达西安至少需要 12 个小时和 1000 多公里。而在三千年前,1000 公里的路程要难得多!保守估计,到达西安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由于地处偏远,燕国长期以来与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没有竞争,也很少合作。因此,其他国家的历史中关于燕国的记载并不多。
就亚那而言,历史本来就很难写,而且可以预见,不可能写得太细。况且,秦始皇后来焚书坑儒,把六国自己写的历史都烧掉了。而秦国作为春秋初期才建立的国家,当然无法记载西周时期燕国的历史。
因此,西周初年的燕国历史当然是一片空白。
直到西周末年,周幽王的父亲禹王即位,历史上才有了燕国的记载。当时的燕王是姬师的九世孙燕惠侯。
从燕惠侯开始,燕国共传七代,历时百年。我们对这七代燕国君主知之甚少。除了知道他们有很多人,以及他们死后的名字之外,我们对他们的实际所作所为一无所知。
然而,在过去的 100 年里,中原地区的整体历史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个分水岭事件是,西都镐京灭了西都周,周幽王被杀,周王室的直接军事力量随即被摧毁。
这场战争结束后,周王室的直接势力减弱,关中地区的势力几乎消失殆尽。因此,下一任周平王别无选择,只能东迁都城洛阳。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直接军事力量立即削弱。抵抗独立叛乱的大型诸侯国自然开始一个个独立,然后相互争吵、联合。
所以春秋两季是混乱的。
燕国地处边陲,天子远在边疆。如今周王室衰落,对燕国的影响几乎为零。这意味着燕国可以直接向北京地区扩张,再也没有人能控制他了。
这项任务无疑非常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在春秋战国后期,几乎所有可以列举的大国都在春秋早期迅速扩张,成为所在地区的霸主,为后来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在后来的几个大国逐渐瓜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后,它们就不可能再崛起了。
作为曾经的诸侯国,燕国显然有对外扩张的实力。但如果燕国想要扩张,在当时就必须面对一个非常棘手的敌人。
这个敌人叫 Yamarong。
山戎指的是当时生活在燕山地区以打猎为生的一群人。这些人因为常年打猎,所以特别勇猛善战。此外,这群人在战场上厮杀时,不玩你死我活的大群战。他们更喜欢以小队为单位发起进攻,当您的军队到达时,他们就会退入山中。
如果你派遣少量军队进入山区,他们可以利用地形优势,依靠在自己领土上作战的优势,将你彻底摧毁。但如果你派出更多的军队,他们就可以轻易地利用地形优势逃脱。
所以,燕国同样被山戎突如其来的攻击惊呆了。无论燕国的军队多么强大,都不可能直接推平巨大的燕山。
当然,后来燕国在与山戎的斗争中,也学会了一些对付山戎的技巧。比如,他用农业文明引诱山戎到山中居住。狩猎的山戎的生活质量肯定不如农业的燕国人舒适。因此,燕国采取了将山戎引诱到山中,然后同化他们的方法来摧毁这种文明水平。
另一方面,燕国可以筑城增加山戎攻打燕国的成本。毕竟,山戎的问题在于抓不到他们。如果他们大规模攻城,燕国就会省去很多力气。
因此,燕国在与山戎的战斗中不断扩张。当时,燕国周边的扩张方向其实非常有限。毕竟,在燕国以西的山西地区,还有一个巨大的燕国。在燕国这边,包括河北南部、山东、河南等地,还有齐、鲁、郑等许多强国。
因此,当时燕国的扩张几乎局限于北京地区。一旦燕国占领了整个北京地区,如果它想继续扩张,就必须占领整个燕山,或越过燕山到达内蒙古大草原。作为一个农业文明,燕山和草原对燕国都没有太大价值。
第二个方向是东北方向。这个方向实际上是燕国后来扩张的主要方向。
但是,如果我们想向东北这边扩展,就不容易了,因为这里的地形比较特殊。如果我们今天从北京坐火车去东北,基本上都是走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这条线,很难找到其他路线。这主要是因为这条线路被称为辽西走廊。
辽西走廊一边是大海,一边是高山。这种特殊的地形使得辽西走廊非常狭长。
既然现代人也只能选择这条路,2000 多年前的燕国当然不可能另辟蹊径。当时,燕国沿着辽西走廊向东北运输物资和人口,大规模开发东北,非常繁忙。此外,当时燕国周边的大山都在山戎地区。如果燕国敢这么做,他们真以为山戎人是吃素的吗?难道他们就不能直接进山抢劫吗?
因此,春秋时期,燕蚁迁徙只是缓慢地向东北地区扩展。当时的东北地区并非完全无人居住,而是居住着一些强大的东胡部落和以孤竹国为代表的几个小国。如果燕国想通过这种方式扩张,必然会与他们发生战争。
燕国既要防御山戎人的进攻,又要与这些国家的部落作战,自然不可能想迅速扩张。因此,在春秋时期,燕国只占领了北京地区。东北的扩张相对有限。但是,战国以后,冶铁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燕国的生产力和国力,再加上燕国基本上同化了山戎人,燕国开始大规模开发东北地区。
因此,关于燕国进入春秋后的前一百年,基本上还没有可靠的记载。我们只知道在这一百年间,燕国逐渐占领了北京地区。我们不知道在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打了哪些仗。
大约一百年后,在齐桓公时期,终于开始出现许多关于燕国的历史记录。这是因为,在此之前,燕国一直相对独立于都城之外,与其他国家接触不多。但在齐桓公称霸时期,几个大国从齐国崛起,拥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开始蚕食其他国家的势力范围。 正是在这一时期,燕国开始与其他国家竞争。
这些历史记录流传后世。
齐桓公即位之前,燕桓侯即位。燕桓侯是燕国历史上第一位不是姬姓开国君主的君主,他的详细事迹被载入史册。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山戎比较强大,经常深入燕国境内袭扰。为了躲避山戎人的袭击,燕桓侯直接将燕国都城从北京房山迁到了河北容城一带。
然后就没了。
关于严桓侯的记载确实不多,但这已经是严氏历史上的一大进步。至少有详细的记载。燕桓侯之子燕庄公在位时,正是齐桓公治理天下的时候。当时,齐桓公作为国君,带着其他诸侯国共同帮助燕国对抗山戎。
最终,最初强大的山戎退入山中,各国共同作战。后来,齐桓公撤军,燕庄公亲自派兵回到齐国境内。如果诸侯出兵,齐桓公就把燕庄公出兵的国境线全部划给燕国,理由是 “诸侯出兵,不可出国境”。
很多人在读这段历史时,都认为齐桓公割地给燕国是因为燕国宽厚。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国君,会轻易割让自己国家的领土吗?
当时,齐桓公把这块土地送给燕国,其实是为了让燕国以后能更好地与山戎作战,也是为了让齐国能彻底避开山戎的进攻。这样一来,齐国就可以更专心地与其他国家争霸了。其实,齐桓公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自己所谓的威望,也是为了齐国的国家利益。
这对燕国来说当然是好事,毕竟他白白放弃了土地。齐国介入后,燕国在与山戎的战争中占了上风。几年后,庄公去世,其子襄公即位,燕国迁都北京。
然而,自燕襄公以来,燕国的历史又是百年空白。
在这 100 年中,齐桓公死后,齐国开始内乱,很快就失去了霸主地位。齐国灭亡后,晋、楚两大国开始崛起。近百年后,整个春秋时期的历史几乎都围绕着晋楚之争展开。
在殷、楚两大国,包括秦、齐两大国的争霸中,他们无法避免站队。其他小国的选边更为直接,它们根本无法置身事外。
只有 Yan 与众不同。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燕国与晋国的接壤地区很小,与楚国没有接壤地区。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燕国在本世纪与其他国家几乎没有重大竞争。
当时,燕国的主要对手还是山戎。因此,燕国的历史只有燕国自己有记载,其他国家并不关心。
春秋末期,晋国和楚国逐渐打累了,停战了,东南的吴国和越国又开始崛起。虽然当时大多数国家之间也在进行吴越争霸的斗争,但这两个国家还是能把燕国从天上打到地下,根本无法影响燕国。
因此,在春秋中后期,人们记载的燕国发生的大事,只有春秋中期燕惠公在位时,燕国发生内乱,齐国和晋国联手将燕惠公送回燕国,帮助燕惠公平定内乱。
但是,燕国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人知晓。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燕国的历史非常丰富,燕国人也曾经勤于记录。但是,由于燕国长期不与其他国家竞争,燕国的历史只能在燕国人自己编写的史书中找到。当燕国自己编写的史书被毁后,燕国的历史就有了很大一部分空白。
直到战国时期,燕国的历史才终于开始发展。
战国初期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三国鼎立,最初强大的晋国演变为韩、赵、魏三国。由于地理原因,韩、魏两国并不与燕国接壤,而赵国在更大程度上与燕国接壤。特别是当燕国吞并中山国后,中山国与燕国更加毗邻。
第二个原因是冶铁技术的逐步完善。冶铁技术的成熟进一步提高了玄武作为农业文明的生产力。原本居住在山上的山戎人逐渐下山,发现燕国的生活非常好。最初强大的山戎逐渐消失。
在没有大问题的情况下,燕国自身的生产力又开始提高,得以大规模开发东北。此时,燕国的国力终于开始增强,逐渐与秦、齐、楚等传统强国相提并论。
战国初年,从晋国分裂出来的韩、赵、魏三国建立了三晋联盟。此时,殷商三国又开始修法,魏国修法尤为成功。战国初年,三晋联盟开始肆虐天下,其势力远远超过了当时的燕国。
在这种情况下,燕国最初被遗忘的状态逐渐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比如,当三燕联军攻打秦国和楚国,压力比较大的时候,燕国人认为他会从背后偷袭,减轻他们的压力。另一方面,齐国方面与燕国的关系也很复杂。
一方面,齐国要依靠燕国对三晋联盟施加压力。另一方面,齐国也想吞并燕国。当时,齐国与越国、楚国、鲁国、郑国等传统的二等国家接壤,又与三燕联盟接壤。在这些大国中,燕国最容易受到暴政的影响。对于齐国的扩张来说,燕国是最有利的扩张方向。
这也是战国初期燕国多次与齐国交战的原因。由于当时的形势比较复杂,其他国家也不希望齐国继续发展壮大,再加上燕国本身的战斗力确实很强,所以齐国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得到什么恩惠。
后来,战国中期,三殷之一的魏国一统天下,导致三殷联盟逐渐离心离德,最终解体。三殷联盟解体后,其他国家相继变法。其中,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迅速强大起来
随后,秦、齐两国开始东西夹击魏国,魏国很快陷入瘫痪。魏国战败后,曾经统治天下的三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秦国、齐国和楚国。
当然,这也给雅娜带来了很多影响。
此前,三阴联盟实力较强时,齐国需要燕国的帮助来牵制三阴联盟,屡次敢于攻击燕国。如今,没有了三阴联盟的支持,齐国对燕国的攻击更加猛烈。与此同时,善于分化天下的苏秦继续在各国之间游说。这样,燕国在 “纵”、”横 “两个阵营之间反复转换,但主要敌人始终是齐国。
毕竟,当时秦、魏、韩、楚并不与燕国接壤,竞争较少。当时,赵国尚未登基,齐国是唯一可以迫使燕国开战的国家。
就在那时,燕妮发生了一些变化。
大约在秦国完成商鞅变法、秦惠文王统治即将结束的时候,姬哙的统治被燕国取代。姬哙是燕国的第 38 位国王。姬哙年轻时才华横溢,善于治国。然而,到了晚年,姬哙渐渐变得糊涂起来。
当时姬哙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因为他被宗衡家的一群人打得鼻青脸肿,竟然认为燕国的一切问题都是因为他们家不够聪明。于是,姬哙直接把王位让给了宰相子之!
谁也没想到,这个问题会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风暴。
季奎的这一做法相当于董事长在年老时将自己的股份全部转让给首席执行官。这种做法似乎对公司有利。但真正的问题是:其他股东怎么看?尤其是董事长的亲生儿子,他将继承公司,现在却要求父亲放弃所有的家族资产,他愿意这样做吗?
紧接着,燕国爆发了内乱。
子之即位后,时任燕国太子的姬哙的儿子直接与燕国贵族结盟,攻打姬哙。不过,子之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毕竟,他早几年就当上了丞相,对燕国的控制力还是很强的。于是,经过一番争斗,子之竟然逐渐平息了内乱。
但此时,”气 “就来了。
齐国早就想得到燕国的领土。尤其是此时,齐国正处于战国时期的历史巅峰,早就想一举吞并燕国。因此,下一步,齐国打着帮助燕国重建的口号,直接发兵入燕,占领了燕国全境。
如果齐国能处理好入侵的善后工作,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燕国。然而,齐国军队进入燕国后,对燕国大肆破坏,烧杀抢掠,使燕国陷入了灾难之中。这当然使得燕国人民不服,开始造反。
与此同时,战败的太子开始向邻国赵国求救。赵王是赵武灵王的臣子,赵武灵王不想让池氏变得更加强大,于是派兵将太子接回本国,帮助击退池氏军队。因此,燕国暂时成为一个安全的国家。另一方面,赵国当时虽然想控制燕国,但在燕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下,不得不屈服。
因此,这位太子即位后,看到燕国百废待兴,意识到燕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于是,新燕王直接搭建金台,开始招揽人才。随后,大批人才开始来到燕国。在这些人才中,最有名的是一个叫乐毅的人。
乐毅进入燕国后,开始帮助燕国整顿军备。其他来到燕国的人才也开始帮助燕国增强国力。就这样,在新国王的领导下,燕国终于开始崛起。
这位国王就是燕昭王,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国王。
燕昭王励精图治,燕国开始强大起来。后来,齐国外交政策失误,一举吞并了宋国,招致列强的仇视。对此,燕国主动报复,主张各方结盟攻齐。
最终,秦国和韩、赵、魏三国加入了燕国领导的联盟,组成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当五国联军进攻时,齐国几乎被打败。这场战役是燕国数百年历史上最著名的胜利时刻。
然而,随着齐国的逐渐衰落,统帅燕军的乐毅并没有强攻齐国仅存的两座城池,而是选择了围而不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挽回齐国的人心。客观地说,乐毅当时的决定是有道理的。燕昭王也非常信任他,全力支持他的这一做法。
然而几年后,燕昭王突然驾崩。新燕惠王不信任乐毅,立即废黜了他。取代乐毅的齐国立即反击。最终,齐国收复了所有失地。
当然,这场战争也给齐国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场惨烈的战争,让齐国不再愿意与其他国家争霸,从此老老实实地舔舐伤口。这也是战国末期,只有齐国直接投降,而秦国之前的其他国家都坚持抵抗的原因。这场战争吓坏了齐国人民。
对阎锡山来说,这次失败错失了发展历史上最好时期之一的机会!
如果燕国继续执行乐毅的战略,完全征服齐国的所有占领区,燕国就会成为不逊于秦国的强国,甚至有机会与秦国一决雌雄。如果燕国继续执行乐毅的战略,完全征服齐国的所有占领区,燕国就会成为一个不逊于秦国的优势大国,甚至有机会作为最终的胜利者与秦国作战。但遗憾的是,燕国因为燕惠王的变故而彻底崩溃,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当阎锡山重整旗鼓,试图返回时,一切都不同了。
首先,齐国当时已经返回,并重新组织了一支足以拦截燕国的军队。其次,当时与燕国相邻的赵国也完成了对胡夫军队的改革。此时,赵国已经跟不上燕国扩张的步伐。况且,赵国若想崛起,最好是与三燕联盟结盟,阻止秦国西进,然后腾出手来先将燕国彻底消灭。
这是赵国后来制定的方案,但阎锡山彻底失败了。
从齐国撤退后,燕惠王试图整顿国家,然后再出发。由于当时齐国已经战败,燕国的主要对手是赵国。然而,燕惠王还没来得及攻打赵国就死了。燕惠王死后,他的儿子燕武成王即位。
燕武成王即位后,秦国崛起,赵国不得不暂时与燕国修好,以稳定腹地。然而,几年后,赵、秦之间爆发了长平之战。此战之后,赵国被斩成两半,战国时期的历史也从七雄争霸变成了秦灭六国。
在这场战争之前,可能有一些国家可以单独与秦国作战。但在这场战争之后,能够共同对抗秦国的国家将会更多。
在这种情况下,燕国人认为机会来了。 此时,燕国人想得很好,既然赵国已经半残,就应该从背后偷袭赵国。如果能吃掉他,燕国不就彻底站起来了吗?
但问题是,燕国并没有意识到,即使是半残废的赵国也不是他所能对付的。最重要的是,赵国虽然输掉了长平之战,但还有廉颇、李牧等名将。而燕国这边,自从乐毅离开后,就再也没有顶尖的将领了。
因此,在此后的十年间,燕国方面的主线是燕、赵、秦,讲的是三国之间的竞争。燕国要想吃掉赵国,就必须联合秦国,两面夹击。赵国要想重新崛起,就必须先稳住秦国,然后再吃掉燕国。另一方面,秦国希望燕赵两国互相争夺,然后渔翁得利。
由于秦国处于劣势,出错的余地相对较大。因此,在这十年中,基本上重复了这样的过程:先是燕国和秦国一起攻打赵国,然后秦国和赵国和解,赵国消灭了燕国。当赵国几乎精疲力竭时,秦国又攻打赵国。
结果,赵国和燕国都损失惨重,秦国成为唯一的胜利者。
战国时期的主要人物之一秦始皇正式掌权。
秦始皇上台后,继续故伎重演。总之,他继续出卖燕国,拖垮燕赵两国,然后自己去打赵国。秦始皇把他拉入局中后,赵国很快就元气大伤。此时,燕国人意识到,秦国再这样下去,一定会灭亡燕国。不过,如果他们能暂时拖住秦国,让燕国趁机吃掉赵国的残兵败将,或许还有一战之力。
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燕国找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办法。当时,燕太子丹想直接刺杀秦始皇,为燕国争取时间。
这是燕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荆轲刺秦事件。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众所周知。荆轲没有刺杀秦始皇,反而激怒了秦始皇。秦始皇于是派兵直扑燕国,但燕国抵挡不住,很快就败退下来,失去了整个北京地区,退守辽东。
在楚国南部定居数年后,秦始皇又放松了警惕,发兵辽东,最终一战灭掉了燕国残部。
这就是燕国的历史。
燕国灭亡后,这些由燕国人编写的史书被称为 “野史”。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销毁了所有大国的史书,这些史书也就全部消失了。因此,燕国长期不与其他国家竞争,自然造成了燕国历史上的一大空白。
这也是燕国虽为战国七雄之一,却鲜有作为的真正原因。
不是因为燕国什么都没做,而是因为燕国长期以来没有与其他超级大国竞争。燕国的许多历史都没有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