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刑场,人们视为恐怖凶地。尽管今日已难见真刑场,晚清时期,刑场仍然频现于空旷之处。刽子手多为瘦弱之辈,并非因屠杀过多,乃因当时物资匮乏,百姓普遍饥寒交迫。
清朝刑法源自明朝,虽减少了腰斩、凌迟等刑法,看似减轻,实则仍有残酷不人道之法。你是否见过那些即将受刑仍面带凶光之囚犯?
晚清时期拍摄的照片展现了清朝处决义和团成员的情景,囚犯被捆绑跪地,背插罪状牌,周围人群围观。即便有愤慨之人,亦不敢多言,免惹祸患。义和团起初倡言“扶清灭洋”,得到清廷支持,但八国联军入侵紫禁城后,清廷为自保与列强达成协议,弃之于不顾。
笞刑为刑法中轻者,以竹板或荆条抽打犯人,实为精神之刑。封建社会多将其公开施行,以羞辱罪人。照片中的吊打亦为笞刑之一,犯人被吊起,身心受创,围观者则面露笑容,使犯人心生阴影。
在武昌某刑场,绑缚犯人等待行刑之际,旁观者抱着孩子,用筐子遮面。这既是为犯人之安全,亦避免犯人识人刺探,更含有一定的迷信成分。
仗刑褒贬不一,有轻者,亦有致命者。施刑需技巧,有时表面伤害实则严重,难以忍受。在旧时,多有家人贿赂行刑者,求生避死。
邓海山是清朝最出色的刽子手,一生斩首三百余人。然其晚年因赌博败尽家业,终遭不幸。照片中处置义和团成员之情景,西方军人旁观,以确保彻底平息。
清朝盛京刑部司人员负责旗人和蒙古人讼狱,类似于现代的检察官和狱警。尽管其中一人显得威严,但并非擅武之人。
处置犯人需谕旨,由监斩官执行,这是家常便饭,毫不怜悯。菜市口刑场是清朝知名之处,位于紫禁城西,一方面遵循“西死东生”风水,一方面威慑不法之人。
晚上人们不敢经过,封建思想使人敬畏,然法场地之称仍传于今。广州刑场也是名声在外,因屠杀频繁,被称为“杀人地”。这些刑场见证了封建社会的残酷与腐败,但终将被新时代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