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玄礼逼死杨贵妃后的归宿:历史终局的一幕
唐玄宗一生中最值得信任的人,除了高力士,恐怕就是陈玄礼了。自景龙政变以来,陈玄礼作为唐玄宗的 “贴身侍卫”,担任龙武将军长达 40 余年。
让唐玄宗意想不到的是,他最亲近的人居然参与了马嵬坡政变,要毁掉他,逼死他最心爱的女人。陈玄礼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又是如何参与其中的?政变之后,陈玄礼发生了什么?
陈玄礼为何参与政变?
据称,马维亚政变是士兵自发的兵变。但没有人会相信,在这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中会发生自发兵变。事实上,士兵们在兵变后的所作所为表现出了明确的政治诉求,如果没有幕后大统治者的操纵,没有人会相信这一点。
唐玄宗与陈玄礼之间长达四十多年的关系,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君臣关系,恐怕早已渗透了感情因素。陈玄礼晚年为何争斗,争斗对他有什么好处?
陈玄礼作为禁军首领,虽然不干预政治,但由于几十年来一直处于政治中心,他不能没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对唐玄宗日渐昏庸也是如此。
这个人不可能是责任最大的李隆基,而是杨国忠,他不能 “推卸责任”,他实际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遗憾的是,唐玄宗尚未完全觉醒,只顾个人安危。要拯救国家,就必须恢复更高的秩序,如果最高领袖不能自觉,就只能依靠外力来推动他前进。尽管这种 “外力 “未必符合忠孝节义、实事求是等正统原则。
因此,陈玄礼参与政变,实际上是其个人政治思想发展的结果。这也是在 “忠君 “的小义与 “忠社稷 “的大义之间的艰难抉择。
陈玄礼是如何卷入政变的?
关于陈玄礼参与政变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陈玄礼主动与李辅国联系,并通过李辅国说服太子李亨出面管理局势。面对陈玄礼抛出的橄榄枝,李亨犹豫不决。于是,陈玄礼只好生米煮成熟饭,煽动军队造反,杀死了杨国忠,阻止了政变的发生。
第二种说法认为,李辅国是说服陈玄礼同意总体计划的中间人。李亨、李辅国、李汴、李旦和高力士是这一计划的设计者。
哪个更有说服力?我认为是第二种。
李辅国是李亨最信任的人,而李卞和李旦是李亨的儿子,所以他们的联盟是理所当然的。高力士忠于唐玄宗,也忠于李亨。当李亨遇到许多政治危机时,都是高李适出面干预、协调,并小心翼翼地保护他。和陈玄礼一样,高力士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与高力士不同,陈玄礼与李亨的交往很少。因此,陈玄礼不太可能参与政变的最初策划。
不仅如此,李亨一伙还要准备另一个计划,那就是陈玄礼站在唐玄宗一边时,如何抵制禁军的武装。李辅国与陈玄礼谈话时,认为陈玄礼只要稍有反抗,就会立即被限制自由,甚至被杀。
这就是为什么陈玄礼在政变策划得当后,因个人思想上的主动性和行为上的被动性而遭到排斥的原因。
政变后,陈玄礼发生了什么?
但陈玄礼也为李亨做出了一个支持政变的惊人决定:他拒绝让唐玄宗的人身安全受到损害!
李亨应该先劝说或逼迫陈玄礼解决此事,然后当场逼迫唐玄宗退位。但这样做很冒险,万一唐玄宗不从怎么办?我怀疑他们的计划是杀死唐玄宗,制造杨国忠造反杀死唐玄宗的假象。
问题是,陈玄礼同意参与政变并没有伤害玄宗。毕竟,强迫陈玄礼与他离婚风险太大。他手下有 3000 名禁军,而李卞和李旦手下只有 2000 人,这很容易演变成一场对抗。
因此,李亨只能另想办法,即只杀杨国忠一党,包括杨贵妃,而不逼唐玄宗退位,以满足陈玄礼的要求。后来,父子二人分道扬镳,李亨奉命平叛,然后按计划行事。
陈玄礼在大义和小义之间取得了平衡,在完成了大义的陈述之后,他坚定地将自己的未来交给了唐玄宗。
唐玄宗是个明白人,他选择了理解陈玄礼,甚至没有提起这段不愉快的经历,陈玄礼依然保留着龙武将军的职位。因此,外人无法理解陈玄礼人生中最不寻常的历程。
陈玄礼对唐玄宗的忠诚使他晚年过得并不幸福。他选择了唐玄宗,实际上也就拒绝了李亨为他开辟的光明大道。
一年后,至大二年,安禄山被杀,长安重建,玄宗回到长安,定居兴庆宫。 陈玄礼和高力士两位老人仍在原来的岗位上侍奉玄宗。
两年后的开元元年,李辅国以 “兴庆宫勾结外族,陈玄礼、高力士谋反 “为由,将玄宗强行迁往西域。紧接着,李辅国借口李亨的命令,将高力士流放到梧州,命令陈玄礼退朝,两人都被逐出宫。
陈宣礼回家后不久,便病重去世。
陈玄礼一生追随唐玄宗,晚年却 “捅 “了师傅一刀,但后人对陈玄礼的评价却相当不错,这是为什么呢?
既然陈玄礼的所作所为不符合自己的利益,为了大义,他不惜身败名裂。大义灭亲,他选择了一条极其艰难的求生之路,洗刷自己对唐玄宗的 “不忠”,历史上又有几人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