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历史

西汉最后一根大梁的终结者是谁

西汉最后一根大梁的终结:帝国的崩溃之路 以《汉书》为代表的传统观点认为,西汉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王氏外戚,王莽是 “罪人”,太后王政君是 “祸源…

西汉最后一根大梁的终结:帝国的崩溃之路

以《汉书》为代表的传统观点认为,西汉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王氏外戚,王莽是 “罪人”,太后王政君是 “祸源”,大司马王凤是 “罪魁祸首”。三兄弟、一个儿子和一个侄子似乎联合起来,意图推翻汉朝,为王家夺取皇位。

汉书》的史料价值毋庸置疑,但在如何正确评价王氏外戚的问题上,班固死守东汉政权辩护士的角色,忽视事实,甚至故意歪曲历史,这种行为必须受到批评!

由于班固的有色眼镜,许多重要人物没有被记载,甚至被颠倒了。 王凤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作为西汉帝国最重要的大臣之一,班固并没有为王凤专门立传。在零散的文字中,班固将王凤描绘成一个专权、自私、不道德、狡诈和贪婪的人。

纵观汉末历史,可以说王凤的形象已经完全被扭曲了。真实的王凤是一位正直无私、德才兼备的朝廷栋梁!正是由于他的倾力相助,西汉王朝才没有很快陷入 “儒术政治 “的深渊,并在汉成帝在位的前十年保持了稳定!

王凤是王政君的哥哥,汉成帝即位后被任命为尚书令。从汉武帝开始,他担任掌管尚书省的大司马,是内廷官员的首领,也是帝国事实上的丞相。在担任丞相的 11 年中,王凤主要在三个方面做出了贡献:一是纠正和监督汉成帝;二是掌管内廷,处理日常政务;三是大力鼓励和保护有才能的大臣。

在此过程中,王峰面临着一股强大力量的挑战–鲁信!

我看过一些资料,说西汉末年是外戚与儒生混居的历史时期。至少在王凤统治时期,外戚和儒生是相互敌视的,只有王凤小心翼翼地处理着外戚和儒生之间微妙的关系,既尊重又保持距离。

汉武帝以后,儒学逐渐进入国家统治阶层的视野,到汉元帝时,儒学几乎成为进入皇宫的唯一途径。说得不那么好听一点,西汉末年是一个社会价值观极度扭曲的时期,整个社会对儒学的评价过高,儒学不幸 “侵占 “了谶纬学说,让国家到处都是 “天命 “和 “天命”。”谶纬 “时期,全国到处都在讲 “天命”、”谶纬”!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入皇宫的都是天下大儒,都是信奉 “算命织书 “的 “占卜者”,而真正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完全被忽视了。班固甚至说,宫中的高级官员只需要这种 “货色”,至于管理政事的能力,那是下级和更下级官员的事情!

这些国宝能做什么?让我们来找点乐子。

汉成帝初年,黄河发生了两次比较大的水灾。第一次发生在建始四年,造成十多万人无家可归。黄河大水前两年,清河太尉冯彪上书告诫朝廷,黄河河势凶险,急需修治。然而,时任丞相的匡衡却听从了所谓专家徐晃的建议,对冯表的意见置若罔闻。

治河为什么不听丞相的建议?很简单,在匡衡眼里,熟读《尚书》的大儒徐晃才是真正的专家,因为《尚书》记载了大禹治水的行为,只有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才是专家,而你这个不入流的河官就是一坨屎!

有趣的是,《尚书》并不是一部净水技术专着,而是一部史书。从大禹治水到西汉,几千年过去了,虽然方法还能用,但山川水文早已面目全非,不是吗?岂能拘泥于《尚书》中的净水之法?徐晃真以为自己是专家,所以误国误民。这就是一代大儒、宰相匡衡的治国水平!

几年后,在一次黄河治理研讨会上,发生了一件更有趣的事情。孙膑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但遭到了几位大儒的强烈反对。首先反对的是徐晃,他认为孙膑的方案不同于圣人治水的方法,有违圣训!其他人也反对,认为黄河泛滥是天命所归,应该修德;如果德行好,黄河当然不会泛滥,根本不需要修德!因此,在这次辩论一年后,黄河又发大水了…….。

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除非你仔细阅读,认真分析,否则你根本无法相信这就是西汉王朝近年来的现状。西汉王朝有这样一群低才智的 “谶纬之士 “作为 “国之重器”,焉能不亡?

这些才华横溢的部长们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不再打仗了?他们还有人吗?

是的,王凤是其中之一,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这股力量非常弱小!王凤与匡衡之潮的斗争,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我还是从字里行间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总结起来,王凤主要做了两件事:

首先是竭尽全力大力鼓励和保护有能力的官员。

王凤一生鼓励了许多官员,其中包括屡次平定地方动乱的王尊、下诏平定西域并高呼 “犯我汉室者,虽远必诛 “的陈汤、汉成帝最后一任丞相薛宣、因身体残疾而被称为小诸葛的杜钦、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顾雍等。’、汉成帝末代丞相薛宣、因身体残疾被称为小诸葛的杜钦、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顾雍以及他的侄子王莽。他是汉朝最后一位丞相,以实干着称。

这些大臣在当时并不在前列,原则上也算不上大儒,甚至在宫中常常被当作老人看待。比如王遵,这个在国难当头时被人记住的狠角色,在任期结束后就离开了,如果不是王凤不遗余力地保护他,我真不敢想象他会有什么下场。

对了,这个王遵就是王尊,他的德行比匡衡高尚得多,这一点从《圣贤书》中可见一斑。匡衡最终因盗取国有土地而被罢官;王遵晚年跳入洪水中救人,当所有官民都逃离时,他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缺口!

陈汤,这位为国家立下万千功勋的伟人,生前被匡衡等人射杀,在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一直受到王凤的暗中保护。

王风做的第二件事是打击儒家的腐败势力。

王凤曾经与两个人发生过冲突,一是丞相王商,二是京兆尹王章。这两件事让王凤彻底得罪了儒家,这恐怕也是以班固为首的儒家不喜欢他的原因之一。

这个王商其实是亲戚,是汉宣帝的堂弟。表面上看,王凤和王商是个人争权,但实际上王商代表的是儒家势力。要了解王商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事实:王商没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家族。一方面,他被发现与父亲的侍女通奸,另一方面,他又被自己的儿子告上法庭。一方面,他被发现与父亲的女仆通奸,另一方面,他却被自己的儿子告上法庭。

王商被废,吐血而死后,又出现了一个王章,与王凤发生冲突,以至于汉成帝差点除掉王凤。不得不说,王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是王凤推荐和提拔起来的。但是,王章是一个腐儒,他只看到了王凤的 “独裁”,而没有看到西汉王朝的衰败,如果没有王凤的支持,恐怕西汉王朝早就垮台了!

对王章、王凤的处理是痛打落水狗,我认为有报复的成分,但客观上这也是为了震慑浮夸腐败的科学家。实事求是地说,王章之死固然令人惋惜,也代表了一个士大夫挑战权贵的骨气,但我不禁要问自己:你看到西汉王朝的国家利益了吗?为了所谓的骨气,完全不顾国家的大局利益,这不是鼠目寸光的腐儒吗?

除了 “二王之争 “的惨烈之外,我认为王尊革职匡衡等事件绝对不是他的个人行为,绝对是王凤在幕后的授意。其实,他本不该辞退匡衡,但王凤当时的价值观让他很没有安全感,不敢与匡衡这样的大人物直接交锋,而是尽量避开他,不得已才避免直接交锋。

都说王凤专权,他哪有那么大能耐,只能兢兢业业地辅佐朝政,小心翼翼、殚精竭虑地处理与朝廷的关系。

汉成帝在他的庇护下在位十余年,虽然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但还算通情达理;虽然是个性情中人,但并不急躁。最重要的是,在他的庇护下,一批有才能的官员仍在努力解决河内各地的局势。一群不务正业的人在王凤射鬼的镜子前被压得死死的,甚至道德败坏、堕落的士大夫也在大汉的天空中保持着开放的姿态。

说到缺点,王凤这个人还不够傲慢,也不够自信,无法从根本上铲除这帮恶魔,为大汉帝国开辟一条安全的道路。但如果王凤做不到这一点,其实谁也做不到,因为历史的进程是无法改变的。

在阳朔的第三年,辛苦了一辈子的王凤去世了!这一年,也是西汉王朝的转折点。从此,汉成帝开始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接近 “不雅 “二字。宫中再也容不下有才能的官员。当时以张禹、孔光、翟方进为首的大儒,都是自掘坟墓的小人。自此,两百多年的大汉王朝大厦半毁,即将倒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内容对您照成影响(内容、图片等),请联系本站,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ddd444

为您推荐

曹操与司马懿什么关系

关于篡位者曹操和司马懿,相信任何一个历史爱好者都能说上几句。历史上权臣走过的道路与这两人并无二致,但他们的后人对他们的评...

包拯年俸18000贯相当于今日多少钱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包拯担任主簿时的年薪达到了惊人的 18000 贯,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巨额财富。然而,考虑到现代的生...

唐玄宗一天杀三子

唐玄宗 “一日诛三子 “的事件并非谣传,但对其起因的历史解读显然流于表面,或有掩盖之嫌。 这件事...

包拯死后展昭的结局

包拯去世后,展昭何故一夜间消失?他在包拯临终前说了什么? 在很多影视剧中,包拯一直是铁面无私、睿智果断的形象,很多疑难案...

唐中宗李显是谁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的抉择:为何放过仇敌武三思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次合面事件:”上由使未、三思双黑为活方以点筹;...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