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的时候,协鑫科技没有大规模的投产,投产量只有6万吨颗粒硅。到7月22日,协鑫科技的投产量已达到10万吨颗粒硅,可以实现大规模投产,说明该公司实力很强,短短一个月内扩大投产量将近多4万吨颗粒硅,可见,生产效率、产品品质等方面略胜别的公司。
在市面上,棒状硅和颗粒硅是最常用的两种类型。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加工过程上,硅棒加工是一种常规的加工方法,而硅粒加工技术则采用了目前最尖端的技术——硅烷流化床。就当前的市场占有率而言,硅片的技术门槛并不高,更易于被大多数公司所认可,与晶粒硅片不同,因此至今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国内硅料环节处在第一梯队的企业有很多,比如亚洲硅业、通威股份、东方希望、大全能源协鑫科技等。三氯氢硅西门子法制造棒状硅的企业远大于硅烷流化床法制造颗粒硅的企业,比如有亚洲硅业、大全能源等,颗粒硅的企业有协鑫科技等。
到2021年底的时候,光伏产业链上游的硅料行业形成一种格局,被人们称之为“四驾马车”。所谓的“四驾马车”意思是实力相当,技术相当,分别是通威股份、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大全能源,市占率最高的是协鑫科技20%,其次是通威股份14%、大全能源12%、新特能源11%。
从整个行业来看,大部分的公司选择棒状硅,协鑫却选择颗粒硅。相比之下,颗粒硅真的很难被推广,可能是因为颗粒硅呈现的成本优势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三氯氢硅西门子法落后产能问题,以及平均产能问题。
三氯氢硅西门子法制造的棒状硅不是完美无瑕的,优缺点很明显,优点是纯度比较高,缺点是能耗比较高,加大了成本,硅烷流化床法制造的颗粒硅优缺点是与之恰恰相反。
棒状硅在市场中占据主流位置,因为制造棒状硅的企业非常多,制造颗粒硅的企业少之又少。另外,制造颗粒硅有很多门槛,一般企业是不会选择的,那些拥有高技术和有资本的企业会尝试。不过,从协鑫科技颗粒硅项目成功投运的事例来看,颗粒硅可以推广,技术门槛等问题可以很快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