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现象在各大城市的银行校招中普遍存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一时间,对于银行校招的疑虑与担忧成为众多毕业生心头的重要议题。
近期,某四大银行北京分行举行的校招活动吸引了逾五万名应届毕业生报名,只有60个名额,让人唏嘘不已。与此同时,上海某银行校招总行管培生,最终录取的却是分行客户经理,成为了一名理论上的“管培生客户经理”。这一异象引发了求职者对银行校招真实性的疑问。
在银行校招中,不少求职者纷纷表达对录用岗位的质疑。一名985本硕的上海网友在某银行校招中,本以为自己成功报名了总行管培生,结果最终录用通知上却写着“分行客户经理”,让他感到十分侮辱。他感慨道,这是否意味着被赋予了一个侮辱性的职位?类似的遭遇让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对银行校招产生了质疑。
尽管银行有权更改录用岗位,但这应建立在与应聘者充分沟通协调并取得同意的前提下。银行单方面更改就业岗位被认为是对求职者的不尊重,同时也不利于员工未来的职业发展。一些求职者纷纷表示,银行在录用过程中的不透明性和随意性成为导致员工流失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在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校招中,一名网友吐槽称,报名管培生岗位的结果却在一面成了客户经理,二面变成了柜员。这种不严肃的安排让他对这家银行的专业性产生怀疑。这也反映了一些银行在校招中对于岗位设置的不确定性,可能是为了灵活调配人力,也可能是因为对所需人才的方向没有明确规划。
另一方面,一位来自国有银行的金融科技岗位的应聘者发声,表示在校招后成了柜员,而且一年多了迟迟未能实现转岗。他感慨地表示,自己在校招中明确应聘的是金融科技大数据岗位,入职后却被下派到支行做了柜员。虽然待遇尚可,但对于被承诺的转岗一直未能兑现,让他感到困扰。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在校招后选择离开银行的员工纷纷爆料,表达对银行工作环境的不满。有一名计算机专业的硕士表示,入职银行客户经理后,每天面对业绩压力,甚至需要在周末罚班,工作时间长且紧张。对于这样的工作状态,他选择勇敢离开。
对于银行来说,在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赋能的当下,吸引更多的金融科技人才助力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银行在校招中应坚持诚信规则,不得以金融科技的名义招聘,最终将应聘者下派到基层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这种不透明性不仅会损害银行的形象,也会影响到银行人才的积极性和忠诚度。
在当前百年不遇的银行业巨变中,银行的转型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银行应明确校招的岗位设置和未来发展方向,通过透明、公正的招聘流程吸引真正适合的人才,避免让员工对银行产生误解和不信任。银行人才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银行应当重视并持续改进招聘流程,让员工在银行找到自己的事业归宿。这也是银行未来成功的关键所在。